【特色菜肴】客家風味菜 老菜新味競艷 主廚教做菜

客家菜不只是鹹、香、肥,各種風味與菜色都與客家文化息息相關。師傅將示範6款傳統與新穎的客家菜,除了發揮客家菜平易近人的優點,也能展現台灣美味的種種風貌。

客家小炒依地區的不同,各自具有獨樹一格的風味。師傅做的客家小炒屬苗栗風味,沒加豆乾、蝦米,也沒有芹菜等香氣,只單純地以豬背油爆出香氣,炒製出乾鮮爽口的風味。師傅提醒,豬後腿肉需先經汆燙,才可去腥兼入味。

豬油噴香 客家小炒
材料:乾魷魚1條、豬後腿肉4兩、豬背油1兩、辣椒1根、大蒜2到3顆、蔥段適量、香油20克、醬油15㏄、糖4克、米酒5克

1發魷魚
將乾魷魚放入鍋中,以清水泡約1小時,當魷魚發開後,在魷魚上斜切花紋,並切成0.5㎝寬的長條備用。

2爆豬油
豬肉腿肉切0.5㎝寬長條後汆燙2到3分鐘備用;豬背油切0.5㎝寬長條後,入油鍋爆至飄出香氣並轉為金黃,續下魷魚泡至金黃後撈起。

3同拌炒
以鍋中餘油爆香大蒜、辣椒,再將後腿肉、魷魚下鍋後以香油、醬油、糖、米酒調味,待湯汁收乾後下蔥段再略為拌炒即可。

Tips
豬背油通常用來爆香或入餡,添增滑腴口感和香味,可以在豬肉攤買到。

紫茄潤口 客家茄腸煲
材料:茄子1條半、豬腸1條、蒜2到3顆、辣椒適量、九層塔適量、糖4克、米酒5克、醬油18克、高湯200㏄、黑醋5克、炸油適量、太白粉水適量、蔥薑適量
事前準備:豬腸以花椒、蔥、薑、米酒煮3小時去腥後撈起備用。

1切料
將茄子切滾刀塊、豬腸同樣切滾刀塊後起油鍋,以200℃一起炸過撈起備用。

2汆燙
另起一水鍋,將步驟1中炸過的茄子和豬腸汆燙去油後撈起備用。

Tips
用高湯汆燙風味更佳。

3收乾
爆香辣椒、蒜,下步驟2的茄子和豬腸,以糖、米酒、醬油、高湯調味,略為收乾後下黑醋,續以太白粉水勾芡,起鍋前加入九層塔即可。

酸菜鮮爽 五色柴把湯
材料:綠竹筍1支、豬肚1/4個、香菇3朵、紅蘿蔔適量、酸菜適量、瓢乾適量、高湯2碗、鹽6克、雞粉6克、米酒10克、薑片適量
事前準備:綠竹筍水煮40分鐘後放涼撈起備用;香菇、瓢乾泡開備用。

1綁起
將綠竹筍、豬肚、香菇、紅蘿蔔、酸菜切成粗細長度均等的大小後,以發開的瓢乾綁成柴把備用。

2汆燙
起一水鍋,將步驟1中綁好的柴把汆燙過後撈起瀝乾備用。

3蒸燉
將步驟2燙過的柴把放入湯碗加高湯,並以鹽、雞粉、米酒調味後下薑片,入蒸籠中蒸20分鐘即可。

桔醬酸香 黃金松阪肉
材料:豬頸肉8兩、嫩薑1塊、桔醬15㏄、味醂5㏄、小黃瓜片適量

1捲薑
起水鍋,將豬頸肉入鍋汆燙後撈起瀝乾,放涼後片成薄片備用。嫩薑切細絲,取1片豬頸肉薄片捲入適量薑絲備用。

2調醬
將桔醬調入味醂後拌勻,盛盤時將小黃瓜片鋪底,放上步驟1,食用時將薑絲豬肉卷、小黃瓜一同沾取桔醬食用。

仙草養生 仙草燉雞湯
材料:仙草乾6兩、水適量、雞肉300克、蓮藕1節切片、去殼菱角300克,米酒、鹽各適量,枸杞適量

1煮湯頭
冷水鍋中放入仙草,煮1小時後瀝去仙草渣;雞肉汆燙去血水後備用。

2加米酒
將步驟1中的仙草湯頭、雞肉以及蓮藕、菱角、枸杞入砂鍋中同煮1小時,起鍋前以少許鹽和米酒調味即可。

過貓細嫩 涼拌過貓佐塔塔醬
材料:過貓160克、洋蔥末25克、酸黃瓜20克、煮熟蛋白3顆、美奶滋適量、醬油18克、白醋12克、糖4克、橄欖油適量、柴魚高湯適量、柚子汁適量、柴魚絲少許、鮭魚卵少許

1冰鎮
過貓汆燙過後,放入冰水內冰鎮後取出瀝乾,之後切成小段捏成團,淋上醬油、柚子汁、白醋、糖、橄欖油、柴魚高湯。

2淋醬
洋蔥末、酸黃瓜、蛋白加美奶滋調勻後淋在步驟1的過貓上,續以柴魚絲、鮭魚卵作裝飾即可。

梅香解膩 客家炆封肉
材料:五花肉1800克、紫蘇梅3顆、醬油1瓶、米酒半瓶、冰糖15克、水1000㏄、筍乾半斤、福菜8兩、太白粉水適量

1滷豬肉
五花肉洗淨後放入深鍋中,加入紫蘇梅,倒入醬油、米酒、冰糖和蓋過食材的水,煮滾後轉小火,滷煮2小時。

2炒筍乾
筍乾撕成適當寬度並汆燙備用。將福菜洗乾淨稍微瀝乾後,以乾鍋煸炒,並將燙好的筍乾加入同炒。

3調芡汁
盛盤時以筍乾鋪底,放上滷好的封肉;另取一鍋放入適量滷豬肉的湯汁,加熱後勾芡,最後淋在封肉上即可。

谢谢分享…

Ths for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