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专属区】《千言萬語》

楊劍

許鞍華自70年代尾期新浪潮電影掀起時拍出多部優異之作而成名﹐但到今天還是不肯向現實低頭而轉拍商業主流片﹐這種堅持本身原則﹐使到她到今天仍在影圈裡浮沉﹐到了去年竟然到了找不到投資拍新片的地步﹐最后經過困難重重﹐才以最低成本拍出了人人讚好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以一個名導竟然會面對如此尷尬處境﹐ 不得不叫所有欣賞她的藝術良知者感到唏噓。

她99年的另一代表作《千言萬語》 ﹐從她這部10年前的舊作﹐能夠再次肯定她的創作勇氣﹐因為不論是選材到表現形式﹐都是典型的藝術片作法﹐而罔顧票房的成敗﹐也反映出她的確是香港少數較具有社會意識和鐘情于政治題材的導演。

《千言萬語》的故事是透過女主角從失憶到恢復記憶的過程﹐帶出了一些政治理想主義者在70年代未期到80年代尾期內從事社會運動時的感受﹐承載了香港人的集體記憶﹐夾雜了當事人在感情上的波折﹐為了增加影片的真實性和時代氣氛﹐許鞍華大量加入真人實事的素材﹐並以街頭劇的手法介紹利用,並利用街頭劇的手法直接介紹當年引起這場社運的主因事件﹐形成了真實歷史和戲劇之間的微妙呼應﹐令大家對這位導演的豐富巧思手法肅然起敬﹐但對那段歷史經過不熟識的本地觀眾﹐卻會感到隔膜。

影片的女主角鳳娣從小在船屋長大﹐一場在避風港發生的大火﹐奪走了她的家庭的刺激使她失憶﹐她的身邊只有3個男人﹐同齡而熱愛音樂的紹東﹐引她進入社會運動領域﹐而后來當選成為區議員的明寬﹐以及紹東的導師意大利籍的神父甘仔﹐后來她發覺懷了明寬的孩子﹐而后者卻與多年的女友結婚。于是讓紹東帶她到深圳墮胎﹐而紹東也內心百感交集而自我放逐在大陸……

本片當年分別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而曾經走艷星路線的李麗珍在片中洗淨鉛華的精湛演技讓她贏獲台灣金馬影后獎﹐反而是在片中飾演同情革命的外國神父的黃秋生空手而回﹐到等到07年的“香港特區10週年電影評選”中﹐才以本片獲選為最佳男演員。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