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艺术】电影

韩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于1919年公映。这部影片的片名为《义理的仇斗》,是一部所谓的电影剧,旨在将舞台表演搬上银幕。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于1923年上映。1926年,由富有魅力的导演兼演员罗云奎创作的以抗议日本压迫为主题的影片《阿里郎》在公众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1953年韩战结束后,韩国的电影业逐渐成长,生意兴旺达10年之久。在后来的20年中,由于电视迅速兴起,韩国的电影业便停滞不前。但自20 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主要由于一些有才干的年轻导演抛弃了电影拍摄中的旧框框,韩国的电影业重新获得了一些生机。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成功,他们的影片在戛纳、芝加哥、柏林、威尼斯、伦敦、东京、莫斯科等城市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认可。20 世纪90年代期间,这一积极趋势加快了步伐,越来越多的韩国导演创制了以韩国的独特经历和情调为题材的打动外国观众的影片。

2000年,林权泽执导的影片《春香传》成为在加戛纳电影节参赛的第一部韩国影片。另外有4部影片在非竞赛组放映。由金基德导演的影片《岛屿》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参赛。

继这些影片之后,2001年,《共同警备区JSA》被选送柏林国际电影节参赛,另一部由金基德导演的影片《地址不详》参加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竞赛组。

公众对电影的兴趣日益增高,韩国的道政府和私人组织举办过不少国际电影节,其中包括釜山国际电影节、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全州国际电影节和首尔妇女电影节。

同其它国家一样,韩国的电影业在动画片方面取得了显着的发展,制作现代动画片的公司已有200余家。

韩国的电影、视频、动画和在线影视业在高速因特网的刺激下也在快速发展。

2001年韩国影片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价值。由于推出了一些成功的影片,如破票房纪录的影片《朋友》、《我的野蛮女友》和《新罗月夜》等,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6%。这一年韩国推出了237部影片,总产值为1,120万美元。韩国电影院放映了52部国产片。

历史简介
韩国第一次上演电影的时间是1903年。第一次向一般公众放映韩国拍摄的影片的时间是1919年。这部影片的名字是《正义的复仇》,是由金陶山导演的。这是一种所谓的动态戏剧,为的是舞台表演结合起来。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是在四年后出现的。在1923年拍摄的这部影片是延百男导演的,这部影片是韩国的默片时代的前奏。1926年,演员兼导演罗云奎摄制了经典影片《阿里郎》,这是一部抗议日本殖民主义压迫的影片。后来又出现了另外几部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影片。

由于《阿里郎》获得很大成功,韩国影片的摄制数目增加到每年大约十部,直到日本殖民政府在1930年扼杀电影业为止。那时影片摄制数目下降到一年只有两三部。第一部有声电影《春香传》是由导演李明雨在这个时期摄制的,这部电影是以一个古老的同名爱情故事为根据的。

在韩国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得到解放以前,韩国的电影活动一直掌握在日本人手里。从1919年到1945年一共摄制了140多部电影,多半是宣传性质的。在解放后电影得到了新生。第一部彩电影片棗洪性麒导演的《一个妇女的日记》棗是在1945年摄制的。韩国战争(1950-1953)使刚刚建立的电影业受到严重打击,在这个时期只生产了少数战争纪录片。

1955年,为了促进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国内所有电影制片商都实行免税。这使得电影制片商人数迅速增加,带来了电影的黄金时代。在50年代末拍摄的影片数目达到每年将近100部,在60年代达到每年大约200部。1969年,为了庆祝电影引入韩国50周年出版了《韩国电影史》。

外国影片
外国影片在韩国上映很少亏本,在80年代中期以前,外国影片一直能为韩国制片商有效地筹资。美国影片《顽固分子》吸引首尔第一轮电影院观众人数超过70万人。

1985年实施了一项法律,这项法律的目的是把影片摄制与影片进口分开。这项法律规定希望进行这两种活动中的任何一种活动的公司都必须分别向文化部登记。先前只有每年至少摄制四部影片的得到许可的制片商才可以进口外国影片。

然而由于在1987年1月颁布了新的法律,外国人可以在韩国进行摄制影片业务,并且在这里销售外国影片。这种直接的销售包括像联合国际影片公司这样的重要的国际销售商进行活动,使当地的影片摄制商和销售商遇到激烈的竞争。

结果韩国电影业面临一种严酷的现实,不得不设法通过技术和艺术方面创新以及积累资本求得生存。

1991年一共进口276部外国影片,其中176部公开放映。这一年票房收入最高的头十部外国影片是:《鬼魂》、《与狼共舞》、《终结者第二集》、《独自在家》、《侠盗王子》、《上帝的盔甲》、《顽固分子第二集》、《中国故事》、《以前是小偷》、《沉默的羔羊》。 开放国内电影市场究竟是会扼杀韩国电影业,还是会刺激它提高质量,帮助它同外国影片共处,这还有待观察。

为重振电影业而斗争
主要由于电视迅速发展,加上看电影的人突然减少,自从1970年以来,韩国电影业一直不景气。在1985-1988年期间,国内影片产量为平均每年83部。然而韩国电影业在1991年生产了121部,至少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国际电影节上受到赞扬次数有民增加了。

观看电影的人数在1969年达到173,043,272人次这样一个创记录的数字,自1970年以来不断减少,在1985年为48,098,235人次。由于放宽进口使外国影片数目增加,这种下降趋势停下来,并且逐渐变为回升。1990年看电影人数达到53,459,280人次,1911年达到52,196,650人次。

另一方面,电视机从1970年的879,564台增加到1991年的大约12,000,000台,几乎为1970年的数字14倍。随着电影业在80年代末恢复活力和外国影片的进口数目迅速增加,电影院数目也迅速增加,在1991年为775家。

1971年,为了帮助电影业,政府进行新的努力,着手执行一项对摄制影片和写作电影剧本提供财政援助的计划,并建立电影促进公司,以便在提供资金和处理技术问题方面支持电影界人士。政府还向重要的制片商提供进口外国影片的许可证,不过每年规定了限额。

像在影片摄制方面一样,韩国的影片出口20年来也不断减少。它在1971年出口201部电影,在1972年减为86部,在1983年减为24部,在1984年减为6部。这种减少的趋势后来停了下来,并且开始略有回升,在1990年出口11部,在1991年出口18部。影片出口增加的部分原因是韩国电影在各个电影节上的地位提高了。

过去几年因得到国际奖而带来令人鼓舞迹象的影片包括:《深兰色的夜晚》,在1985年东京电影节上得到大奖;《为什么菩提达摩到东方去》,在1989年第42届洛迦诺电影节上得到大奖;《手纺车》,在1984年戛纳电影节上得奖;《吉苏池》赢得参加1986年柏林电影节的主要比赛的资格。

得到个人奖的人包括:李斗龙由于他的《皮膜》而得到1981年威尼斯电影节的ISDAP奖,姜受延在1989年第16届莫斯科电影节上得到最佳女演员奖。李惠淑在1991年第15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也得到最佳女演员奖。

1991年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是林权泽导演的《将军之子第二集》,首尔的第一轮电影院看这部影片的观众达到357,697人。1991年的其他优秀影片包括:《开辟》(得到韩国地位最高的电影奖–大钟奖)以及《银牡马》、《死亡之歌》、《耶酥受难图》和《骆驼不单独哭泣》等等。

i lov 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