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榴槤街處處榴槤檔,現在走完這條街,就只有這一檔。檔主是從巴力來的,他不知道,這裡當年曾是滿街榴槤檔。
夜市場裡有些攤檔門可羅雀,這個販賣各式古靈精怪打火機的檔口,卻是門庭若市
柯士文街的馬來夜市場,雖然人氣不足,但卻為怡保新街場增添了不少活力。
跟別的夜市場不同的是,這裡的小販很遲才開檔,也許跟人潮多有關吧!
我們周圍的環境,每一分每一杪都在變。只是,有時變化細微,細得你沒有察覺;有時,變化卻是如此地顯著,叫人難以忽視。
正當許多街道都以緩慢的速度調整它的內容時,怡保柯士文街已經歷了兩次大變化,第一次發生在約二十年前,第二場次生在數年前。
第一次大變化,使這條一般人叫慣了“榴槤街”的街道,在短時間內變得不符其名;第二次大變化,使這條街在一夜之間,成了馬來夜市小販的地盤。
就像女子換了妝
柯士文街的每一次巨變,就像女子換了妝,輪廓如昔,但風情已改。
然而,從讓榴槤老饕食指大動,換到讓愛逛路邊攤友族流連的場景,柯士文街的夜晚,始終是鮮明的。
榴槤香氣漸散去
很久以前,每到榴槤飄香季節,柯士文街總是瀰漫果王香氣;特別是在無雨的黃昏過後,許多榴槤販都聚集在這條街兩旁。
以前的榴槤上市,不像現在那麼頻密,吃榴槤是要耐心等候的;而柯士文街長久以來,定期給市民舉行一季又一季的榴槤盛會。
榴槤檔轉移陣地
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地方政府的政策下,榴槤販和其他路邊熟食小販轉移陣地,入夜的柯士文街,在遠離姚德勝街的那一邊,情況寂靜。
還以為它會頹廢下去,不料怡保市政廳決定將這街闢成馬來夜市場,自此它又變了另一個樣。
這個夜市場一星期擺足7天,營業的大多數是馬來小販;不管怎樣,要不是有這個夜市場,入夜後的怡保新街場,還真的是熱鬧不足,孤寂有餘。
讓你知多點
柯士文這個街名,是從英文Osborne翻譯過來的,如今這條街有了一個新名字──Jalan Dato Tahwil Azar。這個串長的街名,不及舊街名朗朗上口。因此,不少市民還在使用舊名字柯文士街,更乾脆一點的,索性就叫它榴槤街。
不管叫甚麼街名都好,可千萬別將它叫成榴槤巷,否則聽的人,尤其是成年人,先會互相交換一個會意的眼神,嘴角跟著牽起曖昧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