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本长篇历史小说,可以說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红楼梦》齊名。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罗贯中,但目前尚无定论,争论很多。小說以劉關張三兄弟、諸葛亮、東漢、曹魏、蜀漢及孫吳六大路線為中心,講述由黄巾起义至魏、蜀、吴三國鼎立,到西晋统一為終結。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被誉为「中国谋略全书」。

起源與版本

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全书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朴,内容較平易。至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作者

一般人認為《三国演义》的作者為罗贯中。

不過,近年亦有對作者提出爭議。一位名叫张志和的民间学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部明代插图孤本黄正甫刊二十卷《三国演义》。张先生發現虽然该版本封面、序言、目录、君臣附录是明天启三年补订,而正文部分却是早年留下的旧版本。这也让原先的「嘉靖本为三国演义最早刻本」之说失去依据。

从《三国演义》本身内容看,也有许多地方可看出作者可能不是罗贯中。如「关云长五关斩六将」部分,关羽寻找刘备的路线明显不符合地理常识,而作为北方太原人的罗贯中不应对邻省地理如此无知。而蜀国将领黄权在黄正甫版中多次被写成「王权」,显示该书作者可能为南方人。

胡适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说过:「《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由此看来,三国演义可谓是集体著作。

特色

持羽毛扇的諸葛亮《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態度上,尊刘反曹鄙吳是民间的主要倾向,而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實譏望、怪力亂神之處删除勘正。

而書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當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認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將歷史上沒有的描寫得更細緻。不過,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統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卻草草收场。

謝謝大俠的分享~﹗ [s:22]

I LOVE JOURNEY TO THE WEST ONLY !!!

超长篇。。。大概给我,断断续续一个阅看完吧。。。
我爱关羽,即神秘又精灵的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