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伟大的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年-1593年), 以毕生精力, 亲历实践, 广收博采, 实地考察, 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 历时27年编成。 全书52卷, 约200万言, 收药1892种(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 附图1100多幅, 附方11000余首。 是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在训诂、 语言文字、 历史、 地理、 植物、 动物、 矿物、 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 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 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它是几千年来中国药物学的总结。 这本药典, 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 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 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 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 如常山可治疟疾, 延胡索能够止痛。 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 象锡做盛器, 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 久而久之, 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 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 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 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 他觉得奇怪, 认为百闻不如一见, 他弄来一只活穿山甲, 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 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 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 发现里面竞有蚂蚁一升之多, 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 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 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 久服“成仙”、 “长生”等说法, 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 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 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 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人们到处传播它, 并进行翻刻, 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 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 德、 英、 法、 俄等五国文字。 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 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赞扬, 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本草纲目》更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共收录了中药一千八百三十二种,共五十二卷。

在药物解说方面,本草纲目包括八个部分:

~释名,罗列典籍中药物的异名,并解说诸名的由来;
~集解,集录诸家对该药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等的论述;
~修治,介绍该药的炮制法和保存法;
~气味,介绍该药的药性;
~主治,列举该药所能治的主要病症;
~发明,阐明药理或记录前人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正误,纠正过去本草书中的错误;
~附方,介绍以药为主的各种验方及其主治。

李时珍根据古籍的记载和自己的亲身实践, 对各种药物的名称、 产地、 气味、 形态、 栽培、 采集、 炮制等作了详细的介绍, 并通过严密的考证, 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他在书中介绍和考证了许多来自南亚的药物, 并广征佛书, 给其中许多药物注出了梵文译名, 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