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

悠远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
一部人类服饰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 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 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 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 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 披看兽皮与树叶, 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 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懂得了遮身暖体, 创造出又一个物质文明。 然而,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 衣冠于人, 如金装在佛, 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 更具有美化 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 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 审美情趣、 色彩爱好, 以及种种文化心态、 宗教观念, 都积淀于服饰之中, 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 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 汉唐以来, 尤其是近代以后, 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 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这正应验了美国人类学家英菲的论断: “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 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 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在所有文化中,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 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

新中国建立后的考古学和主人类学的成就, 已经把服饰文化的源流, 科学地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阶段。 在此以前更遥远的时间, 人类开始用捕猎所获的兽皮来掩盖保护身体和保暖。 夏天则拣取树叶遮掩阳光免受炎热。 这标志着人类刚脱离了动物境界, 原始服饰出现的雏。 而山顶洞人遗存中发现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已可证实那时的人们已创造出利用缝纫加工为特征的服饰文化。 这时候的衣饰已不再是简单的利用自然材料, 而演变成合乎人类生活需要的构造, 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

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 若从古典中寻找, 总会将其归结于三皇五帝。 殷商时期,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物质上又有许多物质文明的举措。尊卑贵贱的生产关系, 促使服饰也开始形成其固有的制度。 周代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步完善的时期。 这时候, 有关服饰的文字记载十分多见。 随着等级制的产生, 上下尊卑的区分, 各种礼仪也应运而生。 反映在服饰上, 有祭礼服、 朝会服、 从戎服、 吊丧服、 婚礼服。 这些服饰适应于天子与庶民, 甚至被沿用于商周以来的二千年封建社会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间不全遵周之制度。 七国崛起, 各自独立。 其中除秦国因处西陲, 与其它六国在衣冠制度上有差异外, 其它六国均因各诸侯的爱好和奢俭, 以及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 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着珠履; 平原君后宫百数, 婢妾被绮觳; 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 儒者的孺服长裙褒袖、 方履等等。

汉初服饰, 与民无禁。 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 但也不甚明白, 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 如春青、 夏赤、 秋黄、 冬皂。 汉代妇女的日常之服, 则为上衣下裙。 魏晋南北朝以来, 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 将北方民族服饰带到了这一地区。 同时, 大量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 妇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着襦、 衫,下身穿裙子。 襦、 裙也可作礼服之内的衬衣衫。

隋统一全国, 重行厘走汉族的服饰制度, 然而也难以摆脱其由北向南统一而带来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 只是到了唐代帝国的建立, 才以其长时期的统治, 加上其强盛的国力, 令其服饰制度上承历代制度, 下启后世冠服制度之经道, 同其社会一样, 呈现出繁荣景象。 唐人与西北各民族的交往频繁, 各民族同唐人杂居内地的也很多, 因此, 唐人穿胡服的装束常会在该时代的文物中见到。

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女真族贵族统治领地, 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 《续资治通鉴》记载:“临安府风俗, 自十数年来, 服饰乱常, 习为边装 ……” 可见南宋京都也尚北服。 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 大多上身穿袄、 襦、 衫、 背子、 半臂, 下身束裙子、 裤。 其面料为罗、 纱、 锦、 缕、 毅、 绢。 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 其质地多见罗纱, 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 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 有六幅、 八幅、 十二幅不等, 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 其服饰既袭汉制, 又推行其本族制度。 元朝初建, 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 蒙古族的衣冠, 以头戴帽笠为主, 男子多戴耳环。 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 蒙、 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朱元璋推翻元朝, 建立大明帝国后, 先是禁胡服、胡语、 胡姓, 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 衣冠悉如唐代形制。 明朝的皇帝冠服、 文武百官服饰、 内臣服饰, 其样制、 等级、 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 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 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 汉服饰并存。 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 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 清代中期始, 满汉各有仿效, 至后期, 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 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 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 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 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 如背心、 一裹圆、 裙子、 大衣、 云肩、 围巾、 手笼、 抹胸、 腰带、 眼镜……, 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 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 许多沿海大城市, 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 因华洋杂居, 得西方风气之先, 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外国衣料因价廉渐为人所欢迎, 费工费时, 工艺考究的滚、 镶、 嵌、 绣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衰落, 西方缝纫方式开始流行起来。 尤其是女性的时装, 由于缝纫精致、 款式合乎时代潮流, 影响尤大。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 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 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

龙袍

清代朝冠帽

状元帽

旗鞋

高统金莲

白族裹被(云南)

thank for sharing…

thx4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