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南新村 Jeram

摘要

也南新村成立于 1948 年,是由邻近 40 亩地其他村庄的农民搬迁组成。又因村庄曾有许多双胞胎出生,故也称为“双胞胎村”。在这里著名的美食的是擂茶饭——客家人以茶为基本食材的食品,它是由茶叶捣碎与各种烤坚果,豆类,与谷物混合组成。这是当地人民食用的健康食品。村子里没有中学。村里的制造工业在制造过程中,排出的残留物污染了这个村庄和附近的地区。此外,最近村民的生活常被吸毒者所影响,安全措施更应被加强。

历史

1948 年以前,也南(Jeram)新村原本不存在的,英政府为了防止马来亚共产党势力的蔓延及影响,在金宝及务边中间地区成立了一个新村,即在联邦道路的旁边,称为也南新村。自 1948 年也南新村正式成立后,许多居民从古辈(Kuboi?)搬迁过来,那时古辈的居民多是从事耕种的行业,由于英政府担忧该地的华裔居民支援马共或受其威胁,便逼全数的居民搬迁到也南新村。也南新村占地共 40 英亩。

发展模式

独立后,马来半岛政府就成立了新村发展委员会,房屋、地方政府部门来接管新村事务,而且也由华人事务官与委员会共同管理新村。当时的地方政府把也南纳入县议会,初期是由村长代表出任县议员。也南新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在新村还没有成立之前已经由地方议会所管辖,当时的县议会是由张姓的人当任主席。也南新村的建设,全部是由国州议员申请政府的拨款来发展,此外,也有些来自新村发展部的拨款。

在英政府时期,英政府就已经规划了也南新村的发展模式,一些基本的设施如沟渠都已经齐全了,房屋也规划的很整齐。早期也南新村的牌楼是由铁牌所建立,在七十年代时,改成了洋灰砖牌楼,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

据村长的口述,也南新村的牌楼有一段趣味的故事,就是以前的风水师告诉当时的村长,该牌楼要保留,不用改为中国式的建筑,因为也南新村的牌门正对着山,会有很多村民产下双胞胎。于是当时的村长就决定保持原来的牌楼,不予重建。迄今,也南新村已经有五六十对的双胞胎,所以也被称为双胞胎村。

也南新村有一些团体组织,其中包括:小贩公会、耕农协会、合作社、马华公会支会、治安发展委员会、河婆乡团联谊会,自愿团体和自愿消防队。这些公会或团体成立的宗旨是帮助也南村民争取更多的福利、解决民生问题及发展新村。

1.jpg
图 1:小牌楼

2.jpg
图 2:大牌楼

人口,宗教和文化

也南的居民主要是以客家人为主,并以祖籍河婆的客家人居多,村里的客家文化比较浓厚。这里的居民主要以客家和福建话交谈,也有人说广东话和华语。居民每年都会举办中秋游行和孝亲敬老晚会。这里的村民在空闲之余,就会一起晨跑做做运动,下下棋和唱唱歌。此外,居民们都很善于利用屋前屋后的空地来种植一些花卉、蔬菜等。以前 ,也南新村有五百家住户,加上后来的 161 间廉价屋和 49 间花园住家,现在已有七百多家住户。

现在新村的人口大约为 5000 多人,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子,青年和中年人则在外地工作,所以比较确实的人口是 4000 多人。也南新村以华人为主,占了 99%。政府建了廉价屋后,就有些许的马来同胞和印度同胞在此居住,各族间相处融洽。宗教信仰方面,也南新村的居民主要是以佛教徒为主,还有信奉民间信仰者如祭拜拿督公,以及少数的基督教徒。新村里有一间观音宫,主持人是李陶珍女士。这间观音宫也被充当为孤儿院,收留了一些孤儿。观音宫在农历6月 19 日会举办观音诞,是此庙最主要的活动之一。

3.jpg
图 3:观音宫的外观

4.jpg
图 4:拿督公神庵

交通

也南的交通以陆路为主,以往人们要到比较远的地区则以乘搭公共巴士为主,巴士至今仍有川行于也南与其他城镇。然而现在居民多以电单车和汽车代步。也南新村的道路状况则属于适中。大部分居民在村里活动,都以步行或以电单车及脚踏车代步。故此,鲜少出现交通阻塞、水泄不通的情况。当地居民也很注重交通意识安全,鲜少看到飚车或鲁莽驾驶的情景,这是可喜可贺的!

大部分也南新村的居民皆有汽车为远途交通工具。大学生及较为年轻的一辈都驾车到位于金宝的大学上课或到怡保工作。这是唯一能为他们避免日晒雨淋的交通工具,好让他们能风雨无阻的准时上学或上班。另外,当地的养鱼业者则拥有四轮驱动车,这也是日常作息的代步工具之一。据也南新村村长林新平先生所说,一位养鱼业者,每天都会定时到养鱼场去巡视与喂食鱼儿。然而山路是通往养鱼场的必经之路,故要有四轮驱动车,方能“攀山越岭”到达目的地。尤其是豪雨之后,土地都会潮湿松软,家用汽车是不可能“突破重围”的。

新村里的店铺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足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虽然也南新村设有巴刹,但是仍有部分居民会到金宝的巴刹去购物,因为这里有更多的蔬菜与水果选择。清晨7点就开始川行的“近打巴士”就是妇女与小孩的主要交通工具。“近打巴士”每半个小时都会经过也南新村,并在新村外的巴士候车站载客,计有前往怡保或金宝方向的路线,对也南新村的居民来说也是挺方便的。政府鼓励人们实行共车计划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响应绿色地球活动,而也南新村居民也为此尽了一份力呢!

也南的基本设施十分齐全,然美中不足是没有银行,只能到邻近的金宝或务边处理金融方面的事务。村里也设有邮政局、电讯局、诊疗所、多用途民众会堂、篮球场、运动场、儿童游乐园等。其他的团体组织还有马华公会和也南华小校友会等。

也南的民众会堂的面积相当大,可以容纳多达500人,许多的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如供居民租借来举办婚宴。也南诊疗所(Klinik Desa Jeram)坐落在新村的对面街道,有两位护士在那里驻诊。村民如有轻微病痛都会前往该诊疗就诊。除非是紧急的情况,才会去打巴医院或是怡保医院治疗。邮政局的设立也为居民带来便利,居民不需要到金宝或务边的邮政局或快邮公司邮寄信件,而省了不少时间、金钱和精力。此外,村里的睦邻计划中心,也协助和进行一些政府计划如“一个马来西亚”的活动。也南警察局则位于村口,共有16位警察,村里的治安则属良好。

也南居民能享有上网的便利,这是许多新村所欠缺的。这里的排水系统良好,鲜少发生水患。排污方式则主要是以抽水式的为主,也就是卫生厕所。也南的垃圾清理和割草服务是由金宝县议会所负责。在民众会堂外有三辆垃圾车负责定时回收也南的垃圾,割草服务也是定时进行。

5.jpg
图5:邮政局

6.jpg
图6:蓝球场

7.jpg
图7:游乐场

8.jpg
图8:垃圾车

9.jpg
图9:诊疗所

10.jpg
图10:民众会堂

11.jpg
图11:警察局

也南新村里的住户以年长者为多,当地居民则主要务农为生。老一辈都喜爱在户外空地上栽种果树、玉蜀黍、甘蔗、番薯、花生,以及‘芳香远播’的九层塔。“九层塔”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花呈多层塔状,故称为“九层塔”,亦有“九层塔,十里香”之称。它是当地名产–河婆擂茶的主要料理香草,需求量极高。此趟采访过程中,有位妇人叙述她所种植的“九层塔”日销量竟为高达5公斤!

也南新村的年轻一辈大多数都到外坡工作,以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有者更在外地成家立业和定居。其余仍然留在也南新村的居民,多数拥有自己的店铺做生意,计有咖啡厅、理发店、杂货铺、摩多车维修店等。也南新村中心有一座菜市场,其设备完善、环境清洁、地点适中,是让居民做生意和采购的好地方。这里除了早市有售卖面类、糕点等以外,也经营夜市生意。故此,每每夜晚时分,巴刹里的饮食摊仍有不少人潮到来喝茶和谈天论地,划破了寂静的夜晚,热闹不已。

由于也南新村居民早期是在古辈落脚的,当时以矿业为生,后来却因为锡矿价格下跌,以及产量渐少,进而形成今日的废矿湖。因此,一些也南居民利用废矿湖来从事养鱼业。也南新村村长林新平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养鱼业者。他所养殖的鱼类计有金凤鱼、非洲鱼、大头鱼以及福寿鱼。他每天都定时到渔场去巡视与喂食鱼儿。另外,也南新村里也有一家小型工厂。

到访也南新村的人们千万不可错过品尝道地美食–“河婆擂茶”。也南共有三家售卖擂茶的业者,而巴刹里有位清姐可是拥有 6 年经验的擂茶烹饪者。她的“清姐河婆擂茶”档口是早上卖面食,下午卖擂茶,从早上九点半营业到下午两点左右,价钱廉宜、材料丰富和服务至上都成了她的活招牌。她告诉我们烹饪河婆擂茶的准备功夫是很恼人的,而且还得花上很长的时间。她也打趣地形容九层塔犹如小姐一般,需要烹调者的细心照顾和加以呵护,方能煮出口感极佳、味道芳香的“河婆擂茶”。

12.jpg
图 12:花生和九层塔园

13.jpg
图 13:擂茶绝对不可少的九层塔

14.jpg
图 14:花生苗

15.jpg
图 15:也南闻名的河婆擂茶

除此之外,也南以前有一间藤加工厂,主要是处理藤,然后再送到金宝或怡保售卖。但是,由于藤的来源逐渐减少,这间加工厂也停业了。也南也种植了许多水果,如黄梨、甘蔗、酸柑和香蕉等,也有种植了一些农作物,如玉蜀黍和蔬菜等。一些居民则在也南从事割胶和油棕的行业。

16.jpg
图 16:素的河婆擂茶

在教育方面,也南只有一间私人托儿所,两间幼稚园(也南幼稚园和政府的 Perpaduan 幼稚园),以及一间小学,即也南国民型华文小学。也南没有中学,所以也南的小学生六年级毕业后,就要去临近的金宝或者怡保的中学继续升学。

也南华小是在 1946 年创建,前身是在古辈的一间华小,是随那里的居民一起搬迁到也南的。也南华小的原名是 Kong Lip Tai Chong Kuboi,应该是属于华人私塾。此乃早年先辈们为了不让孩子们成为文盲,于是出钱出力办教育。早期的学校只是一间房屋式的,学生也只有 10 人,但是一年后,人数就增加到 50 人,房屋式的学校就不敷应用了。刚好当时古辈的先辈们需搬迁到新建立的也南新村居住,英政府答应在村里建一所小学,以提供小学教育。当时的华小学生人数有50人,教师人数有5人,分为上、下午班,并设有一至六年级的班级。

到了 1952 年,学生人数增加到 200 人左右,教师人数增加至 8 人。但是这时学校遭雷击而毁坏,学生暂时安排在民众会堂上课。到了 1954年,拥有四间课室的新校舍建竣并启用。直到 1961 年,学校被改名为也南国民型华文小学。在 1960 年代,也南华小被归为 C 级别的学校,学生免付学费,至今仍属政府全津贴学校。七八十年代是此校的高峰期,学生人数高达 600 人,教师则有 18 人。学校的设施也陆续提升,设备十分齐全,拥有图书馆、电脑室、科学室、音乐室、乒乓室、草场、篮球场、礼堂、食堂和保安亭等。也南华小的年度活动是运动会、庆祝教师节,以及颁奖礼等。也南华小的现任校长是王雅媛校长,教职人员则有 17 人。此外,也南华小还设有家教协会和董事会来协助发展学校。

18.jpg
图 18:也南国民型华文小学

19.jpg
图 19:也南华小校友会

问题

目前也南新村所面对的问题是就业机会不多,而且有一些吸毒者,这是居民们所担心的地方。此外,也南附近将兴建一间洋灰厂,居民担心工厂一旦建立,将导致也南和附近地方,如双溪古月、万邦刁湾、金宝等地的坏境受污染,这是个相当严重与有待正视的问题。此外,也南居民缺乏农业地,以进行耕种,所以极需政府拨地和解禁红线地给也南的农民耕种,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建议改善方法

警察或警卫团应该在吸毒者出没的地方加强巡逻,以免他们干案犯罪及危害社会安宁。此外,希望政府能够以人民的健康及利益为主,阻止洋灰厂建设,一旦建峻,会对广大地区的人民和环境造成很深远的影响。再者,政府可以解禁红线地带,暂时让村民有更多的耕种土地,直到要发展该地带时再收回土地,或是另外拨出土地给村民耕种。此外,政府也应该推出一些计划来推动新村的经济活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