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遭受落井下石

2006年,冥王星被天文学家从行星行列剔除,归入一个新的门类,叫做“矮星”。但它的不幸命运还远远没有到头,最近,天文学家又宣布了更糟糕的一个消息:一颗叫做Eris的矮星,“块头”和“分量”都超过冥王星。

科学家们通过哈勃望远镜和设在夏威夷的Keck天文台,测定了Eris的卫星之一Dysnomia的飞行轨迹,从而计算出Eris比冥王星重27%。按照研究小组成员、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Emily Schaller的话来说:“这击溃了冥王星的最后一道防线。”

据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行星学和天体生物学中心的科学家Ian Crawford透露,最新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度受到重视完全是“撞了大运”。它是人们在Kuiper 带之外发现的首个天体,比发现严格意义上的行星还要早。Kuiper 带由陨石和彗星组成,呈环状,位于太阳系外围,此处还有神秘的Oort星云,著名的哈雷彗星就隶属于该星云。Oort星云形成于400万年前,那也正是行星诞生的时间。科学家们对这些天体很感兴趣,因为它们保存了400万年前的记录,有助于人们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形成。甚至人们没有理由认为Eris是太阳系外围最醒目的天体。

选自:《新发现》 2007年 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