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姓氏的来源【综合资料】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 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 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 就说明最早的姓, 是跟母亲的姓。 夏、 商、 周的时候, 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 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 所赐的爵位、 所任的官职, 或者死后按照功绩, 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 有名、 也有氏; 平民有姓, 有名, 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 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 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 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 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 写成一本书《氏族志》, 颁布天下, 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 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 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 复姓30个, 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 据说有4000到6000个, 但是实际应用的, 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 英国是: Smythe、 Jones、 Williams; 美国是: Smith、 Johnson、 Carson; 法国是: Martin、 Bernard、 Dupont; 德国是: Schultz、 Mueller、 Shmidt; 苏联是: Ivanov、 Vasiliev、 Deternov; 中国呢? 有张、 王、 李、 赵, 四个大姓, 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 单是姓张的, 就有一亿人,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 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 文中指觯?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 张、 王、 李、 赵、 陈、 杨、 吴、 刘、 黄、 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 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 徐、 朱、 林、 孙、 马、 高、 胡、 郑、 郭、 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 谢、 何、 许、 宋、 沈、 罗、 韩、 邓、 梁、 叶。 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 方、 崔、 程、 潘、 曹、 冯、 汪、 蔡、 袁、 卢、 唐、 钱、杜、 彭、 陆。 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句话说, 在中国十亿人口中, 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 都是比较少见的, 象毛、 江、 白、 文、 关、 廖、 苗、池等等。

百家姓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于時傅 皮卞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梁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鐘徐丘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惠 甄麴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鬱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郤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柴瞿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歐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后荊紅 游竺權逯
蓋益桓公 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候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台公治
宗政濮陽 淳于單于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轅軒令狐 鐘離宇文 長孫幕容 鮮于閭丘
司徒司空 丌官司寇 仉督子車 顓孫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穀梁 晉楚閻法 汝鄢涂欽 段干百里
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岳帥緱亢
況後有琴 梁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佴
佰賞南官 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謝謝摟主。。。。

==================================================================

谢谢是应该的。以后回贴前请参考版规。谢谢合作。

下面是引用永遠愛著妳于2006-01-22 16:04发表的:
謝謝摟主。。。。

干嘛谢我呀!
重点还没贴上来呢!
你姓什么?
我帮你贴上你姓氏的故事吧!

百家姓
启蒙读物,虽然很短,但有几个人能从头念到尾?

《百家姓》是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卻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後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我姓黃…

我的余呢???

我姓苏。。。

下面是引用沈鱼于2006-01-22 11:33 PM发表的:

(百家姓典故)

原來﹐我的姓那麼威水的。

现在该贴我自己的了。
我的是蔡和沈。

(百家姓典故)

蔡祭古时通用 姓氏系承仲胡

关于蔡氏的姓氏来源,历来的古籍都有十分详尽而肯定的记载,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晋有蔡墨,秦相蔡泽,望出济阳,蔡、祭,古通用。”

《性纂》上也指出:“周、蔡叔度既死,其子曰胡,续封,是为蔡仲,后因氏焉。”

另外,还有一项明代的归震川《华亭蔡氏新谱序》,把蔡氏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为清楚。该序文是这样记载的:“蔡之先出于周文王,而蔡叔度,武王之同母弟,以武庚之乱迁,其子胡,能改行,率德驯善,周公举以为鲁卿土,复封之蔡,尚书,蔡仲之命是也。今蔡州有蔡城,其后平侯徙居今新蔡,昭侯徙州来,今寿州也,后二十六年灭于楚。”

由上述的记载,有关蔡氏的来源便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了。他们在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平侯的时候,其他被野心勃勃的楚国所夺,就随着平王东迁,被改封于现有的河南省新蔡县。到了昭侯之时,楚国“阴魂不散”又动脑筋到蔡国的头上,他们不得已,只好又迁徙到下蔡,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凤台县的地方。不过,他们对楚国一让再让,却仍然不能使楚国“感动”,最后还是难逃被强楚所灭的命运。于是,曾经在周朝初年一度掀起满天风云的蔡国,自此在历史上消失,而他们的后裔,却世代繁衍,同时表现卓越出色,终于成为了一个族大人众的著名姓氏。

蔡氏在历史上的表现,真当得上“杰出卓越”四个字而无愧。汉代的数百年间,蔡氏的表现更加不得了,造纸的蔡伦,至孝的蔡顺,以及定六经文字的蔡邕,都是在历史上闪耀着无比光华的名字。他们的大名,千百年来大家耳熟能详,他们的事迹,更早已深入民心。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一位宦官,由于有才学而深受皇帝的器重,后来并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所发明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其制作方法依照《本草纲目》的记载,是这样的:“东汉和帝时,桂阳蔡伦始采树皮,故帛、鱼网、麻缯,煮烂造纸,天下乃通用之。”

蔡邕在当时名望的崇高,真可以说是如日之中天,《后汉书》还记载有他的另一段故事说,当董卓当了汉献帝的司空之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曾经强迫他出来做官,并且“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董卓虽然不是好人,后来在王允诛董卓之后,他甚至被连累而冤枉死于狱中,但当时蔡邕的响亮声誉,却已足令后世子孙引以自豪自傲。

“文姬归汉“的女主角蔡文姬,则是蔡邕的女儿,她在离别胡夫及胡子时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和她当着曹操的面诵忆所读四百余篇坟籍的故事,一样的有名。

(百家姓典故)

沈姓音审或真 黄帝颛顼后代

作为一个姓氏,“沈”也有好几种不同的来源,其主要分别就在读音之不同——有的人姓“审”音之沈,有的人则姓“真”音之沈,不可随随便便地混为一谈。

读“审”音的沈姓,是黄帝的后代。《姓纂》上说:“周文王第十子晡季食采于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舆、沈亭,即沈子国也。”

读“真”音的沈,即是颛顼帝的后代。《姓氏考略》上说:“《左传》沈姒蓐黄注,四国,台骀之后,系出金天氏。又,楚有沈尹氏,沈诸梁,并公族,以封于沈鹿得姓,则系芈姓,非一族,直深切者,为实沈之后,与音审者不同。”

由此可见,天下姓沈的人,有的是黄帝的后代,有的则是颛顼帝的后代,不过几千年繁衍下来,出自黄帝的那一支日渐人多族繁,于是大家也逐渐对自己的姓氏“不求甚解”,一概的统姓起“审”来了。

根据上面所提的《姓纂》的记载,“审”音沈姓的人,得姓于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晡季,也跟许多其他古老的姓氏一样,是因地得姓。当时的沈国,大致是现在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以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一带地方。据《左传》的记载:“汝南平舆县北有沈亭。”据近世考据,沈亭的遗址,就在今阜阳县西北沈丘堡的东方,可见得“沈”姓真是一个有根有据的古姓。

至于“真”音沈姓最初发源的楚地,则大致是现在的湖南和湖北一带地方。

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姓,历来倒未曾发现过被外族冒用的纪录。相反的,到了五代时期,却有分支为他姓的纪录——尤姓是从沈姓分出来的。

为何沈尤不相婚配

原来,当王潮的弟弟王审知在福建潜称闽王的时候,福建姓沈的人,为了避讳他名字里的“审”音,就把自己姓氏的水旁去掉,并且把剩下来的那半个字改为跟原字十分接近的尤字,这就是尤姓的由来。这段典故,是载于《梁漫录》。正由于尤姓来自沈姓,所以在福建,沈、尤二姓是不相婚配的。

在历史上,沈姓真可说是济济多士。最早见诸史籍的,就是春秋时代的高士沈郢。据说,他曾奉徵为相,但他的志向不在此,后来就在河南平舆县的北方盖了一座“沈亭”,悠哉悠哉地以游钓终身。

唐代,是律诗的全盛时期,当时著名的五言律诗,按《艺苑卮言》所说的“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用韵稳妥,事不旁引,情无牵合,当为最胜”,是始于“沈、宋”,其中所指的“沈”,就是沈¤期。他与宋之问齐名,创立了著名的“沈宋体”,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可称不朽。


(百家姓典故)
妫完因故奔齐 创造早期陈姓
根据《姓纂》的记载,陈姓最早出自为妫姓,也就是大舜的后代。陈,最初是一个地方,本来是太昊之墟(画八卦之所)。周武王的时候,把这个地方封给了舜的后裔妫满,还把女儿太姬嫁给他,称为胡公。后来,他的十世孙妫完,因故奔齐,才开始以国为氏,创造了“陈”这个姓氏。

当时,胡公满所拥有的陈地,大致是现在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即现在的河南淮阳县。这块地方应该是陈姓汉族的最早发源地。

奔齐之后首先以陈为氏的陈完,字敬仲,后来在齐国逐渐发达起来,食邑于田。这时,他又改姓为田,《史记》上有一段“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的就是他的故事。因此,田姓应该是自陈姓分出去的,两姓在三千多年以前本来是一家人呢!

胡公满本支所繁衍的陈国,传了二十五世,到妫健的时候,被秦始皇所灭。妫健生了ㄙ、桓、轸三个儿子,在国亡之后,桓改姓王,轸则跑到楚国,后来还做了楚国的丞相,封为颍川侯,并且搬到河南的颍川地方,改姓为陈——这一支,被普遍认为是陈姓的共同祖先。

不过,陈姓的组成分子,也跟其他的大姓一样,并不仅仅为胡公满所传下来的这一支。《通志氏族略》上面有一段记载,把陈姓各种形成因素,说明得十分清楚。

“¤公二十四年,楚惠王使子西之子公孙朝伐陈而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又广陵之陈(在今江苏镇江东北),实刘氏,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嗣。《河南官氏志》云:侯莫陈之后,亦改为陈氏。又曰:白永贵隋初改为陈氏,是为万年之陈。”

陈姓,至少有来源不同的四群——舜帝的后裔,白永贵的后裔,刘矫的后裔,以及突厥族的侯莫陈氏的后裔。

这四支陈姓“人马”,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已经遍布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过,其中要以颍川、汝南(今河南省)、下邳、广陵(今江苏)、东海(今山东东南部与江苏交界处)等地的陈氏,最为族大支繁。

头一个以陈为姓,后来又改姓为田的那个陈完,也是头一个在历史上大出风头的陈氏。太史公在《史记》上面,对他有过详尽的叙述。据说,他在齐国改姓为田之后,子孙世代都是齐国的大官,传到田和的时候,进一步列为诸侯,他的儿子田平乾脆并掉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田齐”。


(百家姓典故)
唐姓系承叔虞 源起山西翼城

关于唐姓家世渊源,《姓纂》一书上面记载得很清楚:“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封唐侯,周成王灭唐,子孙以国为姓。”另外,《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也都异口同声地指出了唐姓是“唐尧之后”。

帝尧,是帝喾高辛氏的次子,算起来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徙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在公元前2357年,由于其兄帝挚不贤,他就被诸侯拥立为天子,开始以“唐”为国号。

帝尧以唐为国号,那么他的子孙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唐为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学者的考据结论是这样的:帝尧把天下禅让于虞舜之后,传到夏王孔甲的时候,帝尧的后裔御龙氏封为唐侯,经过殷商一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之时,唐侯起而作乱,而于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儿子成王所灭,把唐国之地改封给其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并且被降了一级,从侯国变成了伯国。这时候,帝尧的后代也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有了以唐为姓。

不过,被周成王所灭的唐国,当时的位置并不在帝尧原来所居的河北省唐县,而已改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的南方,这个地方,后来又产生了另外一支唐氏。所以,山西翼城跟天下的唐姓是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

这另外的一支唐氏,根据《姓氏考略》和《世本》的记载,是周成王灭唐而将其他改封给唐叔虞之后,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有的就姓了唐。后来,传到唐叔虞的儿子樊父的时候,徙居到晋水之旁,改称为晋,现在山西翼城的唐国之地,也在晋国的掌理范围之内。换言之,当时唐国的名号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地方,仍然是唐叔虞的后代在繁衍,实质上并无不同。

因此,天下的唐姓,是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的,一支是圣君帝尧的后代,一支则自周文王的姬姓。不过,如果再进一步推溯,则两支唐氏根本都是源自黄帝轩辕氏,仅仅是“同根异枝”而已。

唐姓的出现,不管是出自帝尧的一支,或是源自唐叔的一支,都是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初期,所以,从周代开始,这个姓氏就锋芒大露,杰出的人物不绝于史书。

下面是引用ufo于2006-02-09 11:38 PM发表的:

现在人人所熟知我想应该是… 章子怡吧…

还有一个很出名的, 你漏了…那就是"章鱼", 俗称"八爪鱼"
哈哈…哈…哈…

i’m lim .///…林

楼主。。。。
我姓“傅”的!!
哈哈

(百家姓典故)

商王求得圣人 拜相御赐傅姓
《史记殷本纪》指出:“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由此可见,这位上古贤相是被帝王赐姓名为“傅说”,至于他以前的姓名为何,可能由于他为相之后的声名太响亮了,所以没有人去注意,结果,史书上缺乏记载,而后世也就不得而知了。

傅说之为傅姓的始祖,是被历来的学者所共同采认的,从未有人表示过置疑,譬如《姓纂》上指出:“本自传说,出傅¤;因以为氏,出北地,清河二望”;《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也说:“殷相说之后筑于傅¤,因以为姓。”

以上诸书中所指的“傅¤”,亦即《史记》上所记载的傅说版筑之处,目前的位置,是在山西省平陆县之东,今名为“隐贤社”。换言之,傅姓人家最早的发源地就是在这里。

另外,根据《姓纂》的记载,傅姓后来主要是繁衍于北地和清河二处;北地,指的是今宁夏省及甘肃省的东北部地区;清河,指的则是今河北省的清河、枣强以及山东省的济平、高唐、临清、武城等县及其附近一带之地,可见得傅姓在北方的繁衍,是既速且广的。

汉晋之时 名人辈出

具有光耀史册的始祖的傅氏,在历史上,一直是表现优异,丝毫都没有辱没自己与生俱来的光采门楣,尤其汉晋之时。傅氏更是名人能士辈出,大放异彩。傅姓在汉晋,数百年间的大放异彩,是由2200年前的北地人傅宽开始的,傅宽是汉高祖的开国功臣,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18人,傅宽被排在第9位,封为阳陵侯,显赫异常。

还有别的姓吗? 那么少姓的吗?
快来查询你们"姓"的故事…

我阿姨家姓叶。


(百家姓典故)
叶姓古老家族 源出河南叶县
现在河南省南阳县的附近,濒临沙河的南岸,有一个叫作叶县的县份,这个地方,名如其实,正是叶氏家族的发源地。

叶县,从两千多年以前开始,便一直是以“叶”为名的。《左传》上有一段文字说:“宣三年,郑公子士,及叶而死”,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后来,汉高祖统一天下,把该地定名为叶县,自此沿用到了今天。

根据考证,在春秋时代,叶县是一个属于楚国的采邑。当时,有一位大夫沈伊戊的后代被封食采于此,所以才以邑为氏而姓了叶。

关于叶氏的来龙去脉,《通志氏族略》记述得最为清楚: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之叶同音。《风俗通》:“楚沈伊戊生诸梁,食采于叶,因氏焉。”宋朝为著姓。此外,《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和《姓氏考略》等古籍,对于叶氏的来源,也持同样的说法。

由此可见,叶姓人的祖先,是两三千年前称霸诸侯的楚国人。他们的老家,就在河南的叶县,是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古老家族之一。

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在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换言之,叶氏家族的组成分子除了来自河南叶县的一支外,另外还有一支是南蛮之族的后裔;虽然在血缘上有所不同,但是,后来经过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民族大迁徙——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一向繁衍于中原地区的汉人纷纷往南播迁,各姓各氏逐渐出现于南方各地,再经过长时间与当地土著的融合,在各方面都早已混然一体,再也分不出谁是汉人,谁是蛮人。

《通志氏族略》上特别指出:“叶氏,宋朝为著姓”,可真是一点儿都不错。因为,当时在各方面出人头地的叶姓杰出人物,实在是太多了。

宋代以后,整个叶氏家族表现得更加的神采飞扬,这种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到了清代末年的镇海人叶澄衷,便是近世成功人物的楷模。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引人入胜。据说,他年轻时非常贫穷,在上海的黄浦江中,以篙师维生。有一次,他在撑船送一个洋人渡江时,捡到了许多金钱,可是他人穷志不穷,拾金不昧,统统还给了那个洋人。那个洋人在感激和佩服之余,把他荐入上海的商界。他从头干起,勤俭自持,终于积资日厚,自立门户,而一步步变成了巨富,在上海的商界颇享盛名。

叶澄衷出身寒微,成功之后,不但对地方公益及慈善事业慷慨捐助,一无吝色,而且,还在光绪年间斥资创办了一所“澄衷学校”,设备完善,规模宏大,是中国独资创办私人学校的开始,难能可贵。

我是"张",精彩的内容!
建议精华!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