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沉船古物出土

1996年由中國漁民在西沙群島華光礁發現的南宋古沉船,經歷考古隊五十多天發掘清理工作後,取出並運送上岸文物3批近萬件,5月8日,中國遠海考古第一艘沉船西沙群島華光礁一號部分文物三百餘件,首次對外展示。這艘在遠海發現的第一艘古代船體,對研究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眾多沿海省市的考古人員共同組成的西沙考古隊,近日結束了對遠海古沉船“華光礁一號”為期近兩個月的發掘清理工作。目前清理保護的青白瓷、白瓷等珍貴文物近萬件,陶、瓷器佔絕大部分,初步判斷為南宋官窯出品。陶瓷產地主要為福建和江西景德鎮,陶瓷產品按照釉色分類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幾種,器型主要為碗、盤、碟、盒、壺、盞、瓶、罐及瓮等。
這批出水瓷器裝飾手法和紋樣豐富,並不乏精品。其中有出水文物裡南亞地區回教徒風格的禮拜前洗手用“軍持”等用品,明顯是根據客商需求定製的商品。
這艘沉船和遺物當視為唐宋以來中國商貿船隻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外洋友好國家開展民間貿易的明證。
國家博物館館長助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張威在記者會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今年3月15日至5月8日,共歷時五十餘天,由31位水下科考人員組成的西沙考古工作隊,在西沙群島對華光礁水下一號沉船遺址和北礁沉船遺址,開展了搶救性發掘和水下考古調查工作,迄今共發掘並運送上岸文物3批近萬件,這次水下考古已投資400餘萬元(約200餘萬令吉)。

沉船保存良好
華光礁屬中國海南省西沙群島範圍,位於永樂群島南部。華光礁一號沉船遺址位於華光礁環礁內側。1996年由中國漁民發現,1997年以來,曾多次遭到非法盜掘,沉船遺址破壞嚴重。1998年國家博物館和海南省文物部門做過初步的試掘工作,出水文物近1800件。
張威說,考古隊在水下佈置了50個探方,每個探方4平方公尺,總發掘面積約370平方公尺。發掘直至船體,水深3公尺余。華光一號殘存船體覆蓋面積約 180平方公尺,船體殘長20公尺,寬約6公尺,舷深約3至4公尺,共發現11個殘留的隔艙,除船體上層建築外,底層船體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計該船排水量大於60噸。這艘船是中國目前在遠海發現的第一艘古代船體,目前沉船仍保存較好,結構基本清晰。如能盡快提出打撈方案並付諸實施,將是中國又一艘極具研究價值和展示效果的古代沉船。
他表示,這次“華光礁一號”的發掘,是中國在遠海進行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對一個沉船遺址進行的完整全面的揭示。
西沙考古隊副隊長趙嘉斌指出,“華光礁一號”船南北長大概20公尺,目前發現能夠確認的有11道隔艙板。文物基本分佈在從北邊數的第三艙,第四艙以及在西南方面的第七艙、第八艙、第九艙。
據悉,海南省文物部門正對打撈上來的文物進行脫水、脫鹽等處理,並著手進行資料整理﹔預計將於今年年底至明年初,有關方面將進行華光一號打撈出水工作。

中國最大海洋考古將啟動
據中新社報導,中國交通部救撈局局長宋家慧5月16日說,中國救撈機構準備今年上半年在南海實施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洋考古項目,即打撈北宋沉船南海一號,合同已經簽署。
宋家慧說,中國救撈機構已經建造了目前亞洲最大的一艘海上工程船,這隻船具備了4000噸的起弔能力。
他介紹,“南海一號”北宋沉船是一1986年發現的,經過二十多年來的保護、探摸和勘探,國務院文物保護部門終於決定對這條船實施整體打撈,打撈的實施者是交通部廣州打撈局。
交通部下屬的救撈系統是中國唯一的一支海上專業救助打撈隊伍,它的功能除了空中救援、水面快速反應救助之外,還具有水下潛水打撈能力。該機構曾多次參與中國沿海的沉船、沉物打撈,特別是一些在近代的歷史上發生的由於戰爭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沉船、沉物打撈工作,最著名的就是七十年代參與的在二戰期間日本沉船阿波丸的打撈。

你知道嗎?
南宋:經濟高度發達
南宋(1127—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史稱南宋,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西夏和金朝為並存政權。
南宋偏安於淮水以南。是中國歷史上經濟高度發達,軍事相對較弱的王朝之一。
南宋也是南北朝時期的政權劉宋的稱呼。

西沙群島華光礁:南中國海四大群島之一
西沙群島,又稱為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是南中國海上的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位於中國海南島東南面180多海里。
華光礁屬西沙群島範圍,位於永樂群島南部。華光礁一號沉船遺址位於華光礁環礁內側。

宋代造船術:古代最輝煌海上貿易史
根據世界各地文獻記載,宋代造船技術與航海技術領先世界,是國內外專家普遍認同的觀點,西方國家直到明朝時期才有能力製造遠洋船,但由於此前出土的宋代沉船大多破損、殘缺,此觀點並沒有得到實物證據支持。
不過自從於八百多年前沉沒於中國廣東陽江海域的北宋商船“南海一號”於1986年出水後,較為完整的船體將可能為專家破解宋代造船術、航海術的大量謎團。“南海一號”是第二艘宋船實物資料,也是迄今世界上發現年代較早、船體較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南海一號”打撈至今,保留有完整的貨艙,甲板上住人,但不知道有多少層。據考古專家指出,在傳世的宋畫中可看到,當時在內河行駛的達官貴人的畫舫,已經有兩三層船樓,照此推算,遠洋貨船的艙面上應該可以造得更高。
由於目前猜測“南海一號”是遭遇風暴而沉沒,甲板上一些建築物件可能已遭破壞。因此,在進行打撈工作時,應該注意打撈“南海一號”附近的沉積物,通過這些沉積物散布的情況,推算古船的高度與層數,更好地復原古船的面貌。
根據古籍記載,宋朝船舶已相當專業化,不同的船隻,能適應不同的航道和發揮不同的功能。宋朝海船的設備也有不少改良,如船舵舵葉上開許多孔,減少水的阻力,西方要到20世紀才採用這種“開孔舵”;宋船還使用了隔艙技術,用隔板將船艙分為若干個互不相通的空間,一旦船艙漏水,也只是局部受影響,不會令全船沉沒。
所有這些一直只見文字記載,沒有實物例證。不過隨著“南海一號”的出水,將為專家破解宋代造船術、航海技術,以及宋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狀況提供實物證據,見證中國古代史上最輝煌的海上貿易時期。
1.jpg
2.jpg
3.jpg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