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鎖藏玄機 劉曉航愛鉆研開鎖之道

治安不靖,盜賊猖狂,人心不安,鎖頭為人們帶來某程度的安全感,成為不可或缺的防竊工具。

不過,有一種鎖頭相當奇妙,它曾經是防竊工具,令人高枕無憂;如今則成為收藏品,令人痴情不己,此物即是中國古鎖。

古鎖主要由簧片構造而成,當彈簧進入鎖體後,則卡在其中無法動彈,唯有將鎖匙插入,擠壓擴張的彈簧片,才能使之分離。

開鎖也是一門學問

現代盜賊神通廣大,即使設上重重鎖頭,依然能夠破解難關,破門而入,令人防不勝防。

不過,若現代盜賊遇上古鎖,除非直接破壞,否則可能會抓狂發飆,因為古鎖的設計暗藏玄機,開啟方式也相當奇妙,令人驚嘆工匠的精湛手藝。

一把鎖匙開一把鎖,但古鎖的洞孔千奇百怪,有長方形、鋸齒形、圓洞形、小方孔;有的鎖孔如字體,像“上”、“工”、“吉”等。

古鎖設計刁鑽古怪

有的古鎖設有機關,令人找不到鎖孔,即使擁有鎖匙,也可能一時無從下手;就算找到洞孔,如何將鎖匙插入洞孔,也是一門學問;若然成功插入,也要懂得如何轉折……簡直是刁鑽古怪。

此外,據悉還有一種奧妙的“無匙鎖”,根本就沒有鑰匙,開啟的關鍵在於各指的配合,及力度勻當的手上功夫。

開不到的鎖,就像是解不開的謎,劉曉航或許就是沉醉于此過程,故收藏諸多古鎖。當成功打開古鎖的那一刻,莫不令人狂喜!

收藏過程 祖母影響下鍾情古物

劉曉航來自中國,其祖母擁有許多古物,像古銅錢、古鎖等,成為其幼時的玩伴,也奠定其收藏的基礎,即使長大後,這些古物依然留在身邊。

初時,他鐘情于銅錢,曾四處尋搜收藏,直至90年代後期,市場開始魚龍混雜,令他覺得沒意義,遂將銅錢置之一旁。

較後,其興趣轉向於古鎖,加上中國少人收藏,遂鉆入古鎖的迷宮世界。經過15年的收藏後,竟也掌握了開鎖之道。

他收藏超過一百把古鎖,其中以民國時期為居多,惟因大部分留在中國,故只能展示一小部分的收藏品。

背後故事 為古鎖“動手術”解開構造

劉曉航表示,雖然古鎖已遭淘汰,卻依然不失其獨特性,包括鎖孔的隱蔽性、鎖匙的外型及簧片的排列組合。

由於古鎖年代已久,有的甚至已遭破壞,因此一般購買的古鎖,大都沒有鎖匙,令人無法探窺內部的奧妙。

不過,從事醫生的他笑言,或許是職業緣故,他會配置相應的鎖匙,為古鎖“動手術”,以解開其構造。

欲解開古鎖,則必須了解內部結構,按照鎖孔的凹凸,才能配置適當的鎖匙。

未遇過打不開的古鎖

“我以手電筒照向洞孔,研究其結構,再不斷嘗試配置鎖匙,一般都順利插入,至今還未遇過打不開的古鎖!”

醫生工作壓力大,而古鎖則令他放松心情。每當看著心愛的古鎖,所有煩惱都拋卻腦後。

“古鎖屬中國的遺產,退休後我將深入研究古鎖文化,并與志同道合者交流,以讓世人了解此古物。”

痴情男簡介
姓名:劉曉航
年齡:54歲
職業:中醫(內科醫師)
痴情對象:古鎖
痴情原因:古鎖擁有獨特性
痴情程度:收藏超過一百個古鎖,經常鉆研開鎖之道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wa !这么多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