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還需努力

作者:林明華

讀了凱里的專訪,仿佛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凱里。

308大選之前,他予人的印象,是那麼的飛揚跋扈,那麼的種族至上。

突然之間,他好像不再那麼囂張了。

凱里真的變了嗎?

也許,他並沒有變;變的,只是手段,是環境所需,也是形勢所逼。

從凱里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馬來精英的縮影──大權在握時,夜郎自大;面對危機時,謙卑自省。

今天的凱里,表面上已不再那麼偏激,但細細咀嚼他說的每一句話,卻赫然發現,大馬來人主義,仍然無處不在。

他承認了某些事實,但卻強調,所謂的馬來人至上主義或馬來人主導,都是落伍的思想主義,也是不存在的現象。

落伍之說,我認同;不存在之說,我不認為。

不過,他倒說出了一個政治現實:不管是國陣或民聯,推舉首相時,人選一定是馬來人。

308大選,儘管巫統遭遇空前的挫折,但國會裡的巫裔議員的人數卻不減反增,即從上屆的123名增加到130名;反觀華裔國會議員,人數卻從61名下降到53名。這是事實。

至今,馬來人仍然擁有特權。這些特權,除非獲得佔人口大多數的馬來人的認可,否則不可能被撤銷。這也是事實。

這些陣地,馬來人守得很緊,不會輕易退讓。這些都是事實。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馬來人和非馬來人之間,仍然存在著一道很深的鴻溝。非馬來人視為很天公地道的民主訴求,在一些馬來人眼中,卻是對馬來主權的挑戰,是大逆不道的忤逆行為。

國陣和民聯內部,都有比較開明的馬來領袖,也都有非常保守的馬來領袖,後者在牽涉到種族和宗教利益的問題上,往往是超越政黨,站在同一陣線的。這就是為甚麼,在改教和土著股權的課題上,一些民聯的馬來領袖──特別是回教黨的長老派,不但與巫統的保守派心靈相同,甚至表現得比巫統更加巫統。

2008年,美國人終於突破種族的藩籬,選出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非洲裔總統,世人因此歡呼:這個世界迎來了新的時代。

同一年,馬來西亞人創造了政治新格局,然而在宗教和種族的泥淖中,我們仍然無法脫身。

認清形勢,還是要用一句老話自勵:同志還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