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衣 今世的最後一套裝備 傳統壽衣美如戲服

壽衣,是指為去世的人“入棺”前穿戴的衣服。現今,一般人卻開始移風易俗,給死者穿的是生前最愛的日常生活服裝,也因此,具有特別涵意的傳統壽衣,是越來越少見了。

在檳城,傳統的壽衣店,就只剩兩家,三十多年來,從時裝業轉向壽衣業的“珍姐”,毫不忌諱地表示:“這個轉變對我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不會感到大吉利是,時裝會過時,但壽衣永遠不會,讓過世的人到另一個世界能穿得體體面面的,並受到敬重,我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很多人在生前就先做好壽衣,而這近年來,生意也比往年更好,似乎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做傳統壽衣的這些錢,省不了,不然,死者來到另一世界後,會沒暖身的衣服可穿。

現你問起“壽衣店”,很多人都會說:“現哪還有人去訂傳統的壽衣,買一套新衣或死者生前最喜歡的衣服,讓他穿上就行了。”現代人提倡喪事儘量簡辦、遺體火化,因此,對傳統壽衣的知識,很多新一代的人是一問三不知,更別說讓他們說出壽衣穿著的意義了。

沒關係,就帶你逛全檳唯存兩家的傳統壽衣店去,就讓這位經驗豐富人稱“珍姐”的壽衣店老板娘,給咱們一一傳授壽衣的需要及忌諱,又是大吉利是說一句:“以便為將來的事情有更好的準備。”

“珍姐”經營的壽衣店位於檳城汕頭街,“林寶華貿易商行”經營了五十多年,專賣男女黑白衫褲T恤、男女壽衣、黑白男女、死人銀器首飾和壽帽用品等。

現年六十多歲的珍姐說,在家翁經營的那個年代,主要是批發校服及勞工服,而在30年前珍姐接手後,她又把它轉攻時裝業,然而不到兩年,她就正式朝向壽衣業發展,她說,人人都逃不過死這一關,而當年她正是看到那個市場。

媽媽助陣專制壽衣

“在我賣時裝的兩年裡,也兼賣喪禮時穿的黑白衫褲T恤,但後來卻發現,很多人上門來第一句話就是問:有賣壽衣嗎?被問多了,自己也自然對壽衣越來越留意了,雖然當年對壽衣完全沒有概念,但後來在媽媽鼓勵之下,也因為她一句:‘我來幫你,要做怎樣的壽衣,我一手包辦!’就把心一狠,決定轉向壽衣業。”

80年代,珍姐之所以下定決心要轉行,當時也是因為她背後有一名得力的軍師,她說,她媽媽可是一名奇特又有水準的壽衣裁縫師,又快又美又獨特,往往做出來的壽衣像極“戲服”,手工的精巧,巧妙的搭配,每一套都美得令人愛不釋手。

“這行業沒多少人可接受,做死人的生意,很多人都覺得很晦氣,就連人手不夠,想到外面找人幫忙做,都沒人可願意,但這麼多年,靠著媽媽的一把巧手和我滿腔的熱忱,我們還是走過了這麼多年,壽衣店的生意還算做得不錯,光顧我們的老客戶,只要談起珍姐,就知道家辦喪事,找她去準沒錯了。”

當年壽衣店的客戶,和現的客戶比起來,珍姐說還真是有一段距離,當年常常三更半夜也有家屬來敲門要為死者買壽衣,現在的人,她說,不懂是否孝心少了,總之就是少有了。

裁得太美不舍得賣

“以前的人對壽衣都非常講究,而來我店光顧的人,都知道必定能找到一套稱心又獨一無二的壽衣,老一輩的人,更是相信壽衣能有健康長壽的意思,一早來訂做壽衣的人,更是多不勝數,我媽媽更可愛,每做一套‘戲服’,都會產生深厚感情,常會捨不得賣,但最後都會被家屬的孝心而感動,沒一件留得住。”

她說,媽媽在幾年前去世,而她去世後穿上的,正是妹妹親手給她製的壽衣,溫暖又窩心,所以她說,可見壽衣這一環,含有多麼深重的意義和感情。

她說,這行業她可是越做越起勁,直到今天她每一天一開店,都覺得日子過得充實又有意義,雖然幾年前媽媽去世了,她痛失了這麼好的一個助手,但媽媽留給她的,是一生也受益的熱情和知識。

“現中國進口的壽衣布質好,花樣多選擇又多,不像以往就只有藍色和巧克力色兩種顏色,現已很少來訂做了,一般上,現代人對於壽衣的知識都很非常缺乏,但我們有的是老經驗,一定會給他們做最詳細的解說,給逝世的人和他們的子子孫孫有一個最合適和貼心的處理方法。”

她店內現售賣的壽衣,雖然花樣變化多了,手工更精巧入微,但該保留傳統習俗的部份都不會少,比如壽衣都是沒口袋的,其意義是不會帶走活人的福份。而所有壽衣的尺寸都是最大碼的,含意也是依照廣東人常說的:“又寬又松,後代好找吃。”

所謂生有時,死有日,為隨時可服務到顧客,珍姐說,店都是全年無休的,新年初一照常經營,有時一通電話,就趕緊給送貨去。

死人報夢不夠衣穿

人死後為何要穿壽衣?珍姐說,很簡單,和生時一樣,先敬羅衣後敬人,給離世的人穿得體體面面的,讓他去到另一個地方,也會受到他人的尊重。

“多年前,我就經歷過一個小插曲,有一戶人家,在親人逝世辦完喪事的數天後,一連跑了兩次來向我買全套的壽衣,之後再燒給死者,後來家屬告訴我,那是因為死去的親人報夢給他們,表示自己在另一空間沒衣服可穿,所以隔天他們就趕緊去買壽衣燒給他。”

她說,一套傳統的壽衣一般要花好幾百令吉,男女壽衣都一樣價格,全套壽衣都會附有帽、鞋及襪等,也有窮得付不起壽衣錢的人,但一般上,他們都設法籌出錢來,這是因為這錢省不得,是他們對親人盡的一份心意。

“壽衣一定要先看准,貨一出街,就不能再退還了。”但她說,這行業一直有個傳說:“是你的,就是你的。”她說,壽衣也一樣,一進門顧客一看對眼的,就是它了,這可是事實,所以,她一般都不會加太多意見,會先尊重顧客的決定。

壽衣沒有童裝

壽衣一般只準備給過世的大人,小孩的壽衣是沒得買現成的,那是因為做他們這行,是不能賺小孩的錢,而對一些過世的小孩,他們父母一般也會親自去選購漂亮的新衣給他們穿上。

“也常聽說一些冤死的人,親人會給他們穿上紅衣入棺,好讓他們回來復仇,但類似的情況都不稱為‘壽衣’,都是沒得售賣的,因自古以來,壽衣的含意都是良好的,只是添壽或對亡者的緬懷之意。”

她也說,事實上,在過去,老人家都會在生前就做好死後要穿的衣服,美稱壽衣,寓為健康長壽之意。在慶陽,老人一般過了60歲以後,兒子要及早想法為父母做壽衣。壽衣包括帽子、衣褲、鞋襪等,衣褲至少要做夠三套,套數均要單數,忌雙數。做壽衣一般要在古歷閏年做,因古歷閏年比平年多一個月,俗稱閏年做壽衣,可以為老年人增壽。

此外,家中有人病危時,也可以替他購買壽衣,據說有化險為夷的功效。

壽衣種類大全:

衾:裹屍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綢、緞面料織成,繡以花卉、蟲魚、壽星等吉祥圖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層。

壽衣:壽衣包括衣、褲、裙。衣有長衫、短襖、馬褂、旗袍等,並有內衣、中衣、外衣之分,褲和裙皆有長、短及各類中西不同款式。

壽帽:壽帽又稱壽冠。男的一般用禮帽、便帽,也有戴傳統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別是中國南方的老年婦女,常戴蚌殼式絨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適合中青年女性。

壽鞋、壽襪:壽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壽襪一般為棉布襪。

壽枕:壽枕以紙、布做成。按傳統習俗,頭枕飾有雲彩,腳枕為兩朵蓮花,諺曰:“腳踩蓮花上西天”。

壽被:壽被是一種蓋在逝者身上的狹長小被,處於最外層,以布、緞作為面料,上繡星、月、龍、鳳等圖案。過去大殮時要用兩條壽被,一條墊於屍身之下,一條蓋於屍身之上,與棺蓋隔離。現在遺體皆火化,在開追悼會時,只用一條壽被蓋於逝者身上即可。

貼士:

選擇壽衣的關鍵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說衣、褲、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圖案要協調,要呼應。在款式上尤其要將中式和西式區別開來,切不可上穿西裝下著布鞋,中不中西不西,顯得不倫不類;色彩的選擇更要注意整體的調子,將零碎的色彩統一在大調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積的對比色,不然會顯得雜亂、刺眼;圖案同樣有古典的、現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風格上要協調、統一。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