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话海南

安焕然

海南岛简称“琼”,是中国第二大岛,位於中国最南端,天涯海角之处,鹿回头之地,人杰地灵之乡,就像一颗明珠镶嵌於南海碧波之中。

海南建省於1988年4月,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海洋岛屿省。1998年人口有733万人,是汉、黎、苗、回等多民族融合聚居之岛,並有其天赋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人文歷史渊源。

在中国海防战略地位上,曾有这么一个说法:海南岛和台湾犹如中国的“海上双目”,台湾注视太平洋,海南面控南中国海。西方政治地理学家认为,海南岛和台湾是炸不沉的航空母舰,可成为中国的万里眼,观察东南诸海。日本军事评论家亦云:海南岛地势险要,进可以扼粤桂咽喉,退可以断国际联络。1939年日军佔领海南,不仅封锁了中国南部沿海,断绝海上交通,同时亦是日人“欲霸南洋,先取海南”的策略。

海南岛是个天然资源丰富的宝岛,物產滋繁,实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和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而海南岛栽种树胶及咖啡等经济作物,又因缘於早期马来亚华人的移植。加之於海南渔场之广阔、矿產之蓄丰,日本曾云:“共荣圈內南方资源之富,未有逾於海南岛者”,故而成为当年日本“南进”根据之地。

然而,海南岛因其孤悬海外,近代以前,没有一个中国帝王曾踏上,或正视过这块宝岛,反是在唐宋之时成了朝廷贬官放逐之地。海默《中国城市脸谱》指说:“远离中心的结果使海南几乎没有进入中国社会歷史的核心过程,参与重大歷史事件的行动。”在古代中国的歷史系谱中,海南是一个极度边缘之地。但正因其“山高皇帝远”,海南少了中原爭权战乱的纠扰。虽言其乃“地小气恶”之孤岛,却能“远观沧海阔”(按:引自明朝丘濬诗句〈海仪〉)。在正视与忽视之间,海南辽阔的“边缘”驰骋一直是其“个性”。

自古以来,海南地处中国边陲之地,但其“內地化”的成绩,却让人频有惊嘆之处。以现在的中国边疆区域来看,在政治上,海南是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地方之一,而其汉族移民之增加,以及中原文化之移植与生根,诚如台湾的海南籍学者苏云峰教授指出的,海南是中国“內地化”最成功的边疆地区;却也是最被古代中国歷朝政府和士人忽视,甚至是“蔑视”的地区。

在潮学、客家学方兴未艾之际,海南学研究虽有倡议,可惜具体落实与其研究工作相对来说,甚为不足。

岂可谓“海南无史”!寻根溯源论说海南独特及多元的歷史沿革,中国歷代政府对海南的態度,汉人移民歷程及其与海南先住民的关係,海南人的海外移殖与开拓的发展脉络,以及探寻海南精神,我们期待能有撰写一部通论性的海南歷史论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