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茶事

宋朝茶事

宋代的茶艺源於晚唐五代的饮茶风尚,五代是个纷扰不安的知暂时代,中原虽动荡,部份地区却还安逸,战事动荡往往产生文化交流,闽茶渐为天下所知,闽茶以崭新的文化风貌,取代了唐皇朝苦心经营的顾渚茶,在饮茶方法上也扬弃了陆羽的煮茶法,而代之以建安的点茶法。
宋代贡茶源於南唐北苑茶,南唐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宋太祖开宝末年,下南唐,北苑归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3)初年,皇朝颁置龙凤模,派使到北苑监造贡茶,北苑贡茶以“龙凤团茶”著称,它是以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子压出,不再像唐代那样在茶饼上穿孔成串焙乾包藏,而是饼饼精致,片片珍贵,即使朝廷官员也不易得,如蒙皇上赐茶,便是十分恩宠,以欧阳修之贤,当了二十余年朝臣,才蒙赐一饼,可见其难。宋朝皇室饮茶之风更盛於唐室,宋徽宗亲著《大观茶论》,皇家对极品茶叶的需求,刺激了贡茶的发展,促成制茶技艺及品饮方法的创新,带动斗茶风潮。
斗茶始於五代,最早流行於福建建安一带,至北宋已颇为盛行,范仲淹曾作《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生动描绘当时斗茶的情景。宋人喜爱斗茶,上自达官贵人,中及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热衷而着迷。宋人斗茶以建安北苑所产纸包起来捶碎,碾磨后的茶末以茶罗过筛,茶末碾筛得越细匀越好,利於茶筅击拂点茶时泛起鲜白汤花,凝聚碗面咬盏不散,汤花散退早,先出现水痕的斗茶者,便是输家。
宋代文士品茗更甚於唐,是非常普遍的文人活动,宋代一流的文士如王禹偁、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梅尧臣、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等有许多被称颂的茶事并各自在茶诗、茶文、茶帖及茶画留下许多古今传颂的佳作。许多名茶如双井茶、蒙顶茶、日注茶、宝云茶等也都是缘于文士品颂而名传天下,这是个文士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不是制茶家或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
宋代在朝仪中加进了茶礼,贵族在婚嫁中引入了茶仪,后世民间婚俗中的“下茶”礼俗即由此而来。茶坊,茶肆的风行,使茶走向世俗,融入生活文化,故世人说“茶兴唐而盛於宋”。
北苑贡茶:
宋朝贡茶以北苑贡茶最有名气,北苑位於建安(今建瓯),五代末属南唐,当时北苑的研膏,腊面及京鋌颇有声誉,并列为贡品,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特置龙凤模,派朝庭命官在北苑监制龙凤团茶,使有别於民间茶(草茶)。
宋太宗至道(995-997)年间创制石乳、的乳、白乳作为贡茶。
宋真宗咸平(998-1003)初,福建转运使丁谓,精工监制龙凤团茶进献皇帝,此后岁贡大龙,大凤;大龙凤团茶八饼为一斤(每饼约75公克)。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创制小龙团,更受赏识,1斤20片(每饼约30公克)。欧阳修所著〈归田录〉载“茶之品无有贵于龙凤者,小龙团茶,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可见小龙团的珍贵。
北宋历朝皇帝都很重视北苑贡茶,且各有创制: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创“密云龙”,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创“瑞云祥龙”,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亲著“大观茶论”,认为白茶第一,又创制“御苑玉芽”、“万寿龙芽”、 “无比寿芽”三种细芽龙团,宣和二年(1120)郑可简更以“银丝水芽”创制“龙团胜雪”。整个北宋王朝160多年间,北苑贡茶的制造技艺不断改进创新及追求精美,先后创出的贡茶品目就有四、五十种之多。
宋代贡茶,太平兴国初仅献五十片,后次第增加,至哲宗元符(1098-1100)年间达一万八千片,至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更达四万七千一百余片,宋朝贡茶虽以北苑为主,但除福建外,在江西、四川、江苏等亦都有御茶园和贡焙。

作 者: 阮逸明
來 源: 天福茗茶

宋朝可有北宋与南宋,茶事在这朝代,可谓别有一反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