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眼拿督盛產 銷售至中日韓 海蟄加工變佳餚

在霹靂河下游盡頭,銜接馬六甲海峽的咸淡水交界處,生長了許多海蜇。

過去在發生大海嘯前,這一帶水域的海蜇盛產期,一年只有兩次,那是年頭和年杪。

陳亞來:海嘯打亂海蟄盛產期

峇眼拿督海蜇加工商新合興企業東主陳亞來說,在發生大海嘯後,每年兩次的海蜇盛產期已被打亂,現在幾乎每個時候,海中都有海蜇,就算是停了一週,又會大量出現。

在峇眼拿督,海蟄是由淺海小漁船,到霹靂河和馬六甲海峽交界處的河口捕捉。這裡的河海交匯處,是紅蜇和水蜇的生存區。

中國市場需求回軟

陳亞來所加工的海蜇,也銷售到中國去,被當成高檔菜餚之一。在國際經濟衰退後,中國市場的需求已回軟,價錢也滑落了。

其他加工商所生產的海蜇,除了運銷國內,也賣到日本和韓國去。

【海蜇加工流程】
1)從海上捕捉回來,清洗分開"海蜇皮"和"海蜇腳"。
2)海蜇皮和海蜇腳由工人清洗。
3)用食鹽等物塗在海蜇皮上收藏;過2天再度塗食鹽收藏。
4)約一週後,海蜇皮和海蜇腳"熟"後,便可包裝輸出國外。

【峇眼拿督出產3種海蜇】
1)紅蜇,在咸淡水生活,數量最少,也最好吃,當然價格也最高。
2)水蜇,全馬只有峇眼拿督才有蹤影,生活在咸淡水裡,體積不大,外貌有點像鮑魚。
3)白蜇,生活在咸水中,在大馬海域可見,身價和水蜇一樣。

【海蜇簡介】
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猶如一頂降落傘,也像一個白蘑菇。形如蘑菇頭的部份就是“海蜇皮”﹔傘蓋下像蘑菇柄一樣的口腔與觸須,便是“海蜇腳”。海蜇皮是一層膠質物,營養價值較高,海蜇腳稍硬,營養膠質與蜇皮相近。

中國是最早食用海蜇的國家,晉代張華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食用海蜇的記載。今天,海蜇已成宴席上的佳肴,適合一般人食用。

海蜇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成份,尤其是含有人們飲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種重要的營養食品。新鮮海蜇不宜食用,因為它含水多,皮體較厚,還含有毒素,只有經過食鹽加工,使鮮海蜇脫水,才能讓毒素隨水排盡。食用涼拌海蜇時應適當地放點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