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 華人危險基因找出

由台大、長庚等醫院參與的一項跨國研究顯示,人體中名為LRRK2的基因,若在R1628P這段位置上有突變,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是常人的兩倍,且此突變僅華人有,起源可能在二千五百年前、約中國春秋時代漢族身上。
這項研究共有美、日、星、台多家醫院參加,比對一千零七十九名巴金森氏症華人患者,與九百零七名正常人基因,昨刊登在國際期刊《神經學》上。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LRRK2基因四年前發現,在此基因裡,找到七個巴金森氏症患者特有變異點,R1628P這段變異是最新發現。

可能源自春秋時期
吳瑞美指出,研究團隊以往發現,白種人與黃種人患者,在LRRK2基因上會有不同突變點,其中G2385R是華人、日人患者共同的突變,起源可能在四千五百年前黃帝時代的漢民族;而R1628P的變異,應源自春秋時期,當時中、日種族已分離、各自繁衍,但目前日本患者身上已看不到此位置有變。
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美靜說,約九成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沒有明顯家族史,但近年不少研究把病因指向基因,民眾若有親屬罹患此症,或進行基因檢測後,若發現自己的LRRK2基因帶有R1628P等變異,應提高警覺。

預防巴金森氏症注意事項
.蔬果食用前須以清水洗滌,若殘留的重金屬累積體內,可能導致此症
.抗氧化物可能有助預防此症,建議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綠色蔬菜;肉類氧化物含量較多,應酌量食用
.培養激盪腦力的嗜好,如下棋、打牌等,有助預防常伴隨此症的失智問題
.若家族中有此症患者,可進行基因檢測,若體內LRRK2基因在G2385R或R1628P等位置出現變異,罹病風險較高,應調整生活習慣以避免此症早發

哦!!!!!!
[s:17] [s:17] [s:17]
我是。。。。。。。。。哎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