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依三宝

一、为何要归依三宝

我们知道,凡是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都受过三归依。虽然未曾归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自己是佛教的信徒,我们当然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
所以,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归依呢?这种思想,粗听似乎好像有道理,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则不合乎道理,按照佛教戒规的要求,如要信佛,则应从归依三宝开始,归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果不先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步,第三步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要先从第一步开始,如盖楼房,先要打基础,然后盖第一层、第二、三四…。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法的层次而定的,归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归依三宝为根本。归依三宝既是入佛教信仰的第一步,佛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归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别宽:六道众生,除了地狱之中受苦太大太多者、无暇归依三宝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鬼、畜,只要发心归依,佛无不接受。

还有人以为自己已有看经的能力,自己可以直接向佛经之中探求成佛之道,所以不必归依,同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受用。这在理论上似乎可以通融,但从事相的规则上说,那就错误了。佛经是佛陀所说(也有是出于佛的弟子们所说),再由佛的弟子们结集编辑而成传之于后世;如说只知佛经而忽略了说法的佛宝,以及流传法宝的僧宝,充其量,只是归依了法宝,这是忘恩的行为;佛教虽以法宝为主,解脱之道,皆由法宝流出,但是法宝之产生,必须佛宝与僧宝为之完成,所以三宝是不能分开的。

受归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归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得想着。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归戒体,戒体须由先已受了戒的僧宝。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所以三归依,不得在佛菩萨前自誓自受(除非边疆地区,没有僧宝外,可以在佛菩萨像前自受,但要得到瑞像)。由此可知,求受三归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如说,不受三归依,便想成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信佛法,而不礼僧宝,他根本就先违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宝不能分家,强予三宝分家,他便破坏了佛法。一个违背佛法而又破坏佛法的人,想能得到学佛的善果,那是永远不会有的事。否则,既然信佛、奉佛,何不归依三宝呢?

另有些人,尚未信佛,但对佛教颇有好感,他们却不愿意马上归依三宝,他们唯恐归依之后,会受到约束,或者认为归依之后会无法摆脱,所以他们对归依持观望的态度。但是,学佛必须先从归依三宝着手,如果仅仅观望,终究是站在门外,想在门外多懂得一些佛理,那是不切实际的。佛门不是牢笼,而是解脱大道,归依之后,如会受到约束,佛教也就不能称为解脱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归依三宝,并自归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假使由于根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不能如法遵行的话,归依之后,也许可自由去信仰其他的宗教,或者不信任宗教,尤其难得的是走出佛门之后,佛教的慈悲之门,永远开着,随时欢迎浪子的回头。

因此,我要奉劝世人,都来归依三宝,无论你已信了佛教,或者准备来信佛教,或者站在佛教的门外观望,乃至你已是一个其他宗教的信徒。不妨请你暂时放下你的成见或原有的信仰,试着来归依三宝,你必将因此而得到佛法的实益,同时也不会失去你的自由。一个人如果真正归依了三宝,除非有了魔障遮心,他是不会退出三宝之门的。

二、什么是归依三宝

归依,归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凡回转依靠,或归投信赖的行为,都可称为归依,所以归依这名词,并不是佛教之所专用。小孩子,归投向他母亲的怀抱,依靠母亲、信赖母亲,所以能有安全之感,这一安全感的产生便是出于归依的力量。因此,凡是由于归投信赖而能产生安全感的行为,均可称之归依。

不过,讲到归依的真义,凡是不究竟、不着实、不可靠的信赖与信仰,均不得称为真正的归依。唯有归依佛教,才能使人渐渐地走上离苦得乐究竟解脱之道。佛教的总体,便是佛法僧三宝。

实际上,归依的倾向,固应先由归依身外的三宝开始,归投三宝,依赖三宝的启发与指引,走向大涅槃城的大解脱道。但当走进了涅槃(解脱)之城,自身的当下,也就是理体的三宝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于业障的迷惑,所以不见佛性,我们归依三宝的目的,正是在于寻求佛性的显现。我们本来与佛一样,本来就与三宝同在,只因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为众生!我们若能从即日开始,回归投向三宝的怀抱,实即浪子回头走进涅槃之城。

什么叫做三宝?佛法僧何得称之为宝?这是很关键的。一个人要想信佛,必须先来归依三宝,但在归依之前,又必须先要了解三宝的大体意思,否则,莫名其妙地来归依,便不得称为真正的归依。三宝就是佛法僧,因为在佛法僧中,能够产生无量的功德,发挥无尽的妙用,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极无限,无边无际。世间以金银珠宝的价值高、功用大,所以称之为宝;佛法与僧的功德妙用,乃是通于世出世间的,所以更可称为宝了,由于三宝的化导,可以使人平安地、愉快地生活在世间,更可以使人在人间离苦得乐,通向涅槃彼岸。所以三宝是宝,并且是超出于世间众宝之上的众宝之宝。

三宝的种类,古来有多种区分,从大体上讲,不外于事相三宝和理体三宝。现且分为两大类:一从事相三宝上看,有住持三宝和化相三宝;二从理体三宝上看,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

所谓住持三宝:一、凡用玉琢、石刻、金铸、铜浇、泥塑、木雕、油漆、墨画、绢绣、纸绘的佛像,便是佛宝;二、凡是三藏经典,或古今大德的佛教著述,便是法宝;三、凡是剃头染衣的比丘,比丘尼,便是僧宝。因为佛陀入灭之后的佛教,端靠这一类的三宝为之延续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传播佛教的教义,所以称之为住持三宝。

一体三宝;即是佛法僧三宝之中,各各皆具三宝的功德:一、佛有觉照之能,所以是佛宝;佛能说法,于法自在,故有轨持之能,所以是法宝;佛无违诤之过,所以是僧宝。二、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所以是佛宝;法的本身,具有轨持的功能,所以是法宝;法法平等,互不相妨,所以是僧宝。三、僧有观照之智,为佛宝;僧有轨持之用,是法宝;僧为和合之体,是僧宝。

理体三宝:是说一切众生,各各本具之三宝,这有两类:一从修证上说,凡夫皆以“惑、业、苦”而流转生死,若能返迷成悟,惑即成为般若,业即成为解脱,苦即成为法身;般若为佛宝,解脱为法宝,法身为僧宝。二从理体上说,能观之理为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为僧宝。

其实,三宝虽分四类,只有两种性质,不出理事的两面。事相的三宝,是现实的,所以也是比较易懂得。理体的三宝,是抽象的,所以不太容易懂得,除非已经开悟,已经证得了自性真如,否则总是感到陌生的,但此却是我们的究竟归依处。

不过我们终究还是凡夫,能理解理体三宝的,当然很好,如果不能理解,那么只信事相的三宝,信到某一阶段之后,理体三宝也就自然显现了,正像我们尚未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一样,只听报道那里的新闻,我们听了,总是隔膜,乃至失真的,唯有亲去一趟,才能明白。因此,我们现在能够信仰住持三宝,已经够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住持三宝,无以显现理体三宝,没有理体三宝,住持三宝也无从安立;住持三宝是理体三宝的大用,理体三宝是住持三宝的全体。信仰佛教,应从信仰住持三宝开始,信仰住持三宝的目的,乃在追求理体三宝的显现。今有在家的佛弟子,自己未证理体三宝,便以只信理体三宝为理由,而不敬住持三宝的,那是本末倒置、求开反堕的行为!

我们凡夫所能见到的,只有事相的三宝,事相中的化相三宝,只在佛陀住世时才有,佛灭之后,仅有住持三宝。然在三宝之中,虽以佛为最尊最贵,法为最高最胜,却以僧的地位最重要。佛入灭后,佛教的道场要由僧宝来住持,佛教的经典要由僧宝来保存,佛教的文化要由僧宝来传播,佛教的信徒要由僧宝来接引。因此,佛在世时,佛教以佛为中心,佛灭后,佛教则以僧宝为中心,所以今世信仰佛教,立以僧宝为归依,恭敬三宝,也立以僧宝为着眼。现在,僧人之中,固有龙蛇混杂,我们归依,不妨择善而从,但于恭敬供养之心,则应一律平等。佛经中说,虽是破戒比丘仍足为人天之师,所以不得分别高低,更不得妄加批评。

至于归依三宝,前面说过,乃是信佛学佛的根基。但在踏上根基,走进佛门之后,并不能抛弃了根基,而是由此根基之上,逐渐升高、逐渐扩大。

归依三宝的种类,共有五等:一、翻邪三归——最初进入佛门。二、五戒三归——信佛之后加受五戒。三、八戒三归——六斋日受持八关戒斋。四、十戒三归——沙弥、沙弥尼受十戒。五、具足戒三归——比丘、比丘尼禀受大戒。

因为凡是受戒,必有三归。最初入佛教,固须三归;加受五戒、八戒、十戒,皆以三归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虽以羯磨法受戒,但在受戒之中,没有不行三归依的。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必先受三归。因此,虽说三归不是戒,却是一切戒的根本。

三归依不但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的根本。寺院中的朝暮诵,皆有三归,一切佛事的终结,也都应以三归为本。故在南传佛教地区,他们把三归看得特别重要,以唱三归作为行持,也以唱三归为人祝愿。

摘自—通讯

皈依的意义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济、救护之义。三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靠佛、法、僧三宝,藉着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以及能远离一切怖畏,而得呵护、解脱一切忧悲苦恼。

世间的人,依靠金银财「宝」,就能获得物质生活;若能依靠佛法僧「宝」,就能得到精神升华的安稳。

《成佛之道》一书说:「众生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在一生又一世的时间推移过程中,流转升沉于苦海中,亟需依靠三宝的舟航,才能到达彼岸。但众生愚痴,不知皈依,有的知道求皈依,却误信邪师外道,甚或迷恋世间的财宝、权位、眷属、生命……等,殊不知财产为五家所共有,逢到大水、大火,遇到盗贼、恶王,或生了不肖儿女,财富随即就转眼成空,而崇高的权位也将落空。如《顶生王经》记载:顶生转轮王统一四大洲,上升忉利天,与帝释共同治理天宫,终不免坠落人间,忧愁而死。亲爱的眷属,一旦无常来时,也要分离;再者,有生必有死,故生命不足恃,而国家、社会,也总在治乱之中,流转不已。因此,这一切均不是究竟的皈依处,故有『皈依处处求,三宝最吉祥』之谓。」

《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道:「众人怖所逼,多皈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皈依非胜,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

此之皈依,即由深切之信心,深信佛、法、僧三宝确为真正的皈依处,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既知三宝有此等功德,乃立愿做一名佛弟子,信受奉行,恳求三宝的威德加持摄受,将一己的身心归属于三宝,从此不再信奉天魔外道。

《大乘义章》卷十说:「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

一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在的助力,从他力而得到救助,这是他力的宗教,佛教皈依固然有此意义,而除此之外,更有不共外教的地方,因为皈依的最深意义、最终目的,乃是皈向自己的自心、自性。即如佛陀在涅槃会上教诫弟子的「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的皈依真义。这明示了弟子应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学,依自己的佛性,自己能成佛故。因此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槃。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这才是皈依的真正意义。

我有皈依三寶哦!3年前皈依了!

下面是引用小a于2006-05-06 12:54 PM发表的:
我有皈依三寶哦!3年前皈依了!

那你的法名是什么??
可以说来听听吗??

我也皈依了, 九年了!!

我也归依了。
在很多年以前。
那时好象只有7、8岁。
忘了法名是什么。
好象是什么芳的。

中学时归依了,
法名是静勉。。。

我不懂这些的~

下面是引用raingel_st于2006-06-15 11:13 PM发表的:
中学时归依了,
法名是静勉。。。

你是皈依上法下航法师吗??

去年才歸依!!

下面是引用seagirl于2006-06-25 09:00 PM发表的:

你是皈依上法下航法师吗??

忘记了,好像是呱,你也是?

下面是引用raingel_st于2006-07-14 03:15 PM发表的:

忘记了,好像是呱,你也是?

是啊!
你是在女中皈依的吗??

下面是引用seagirl于2006-07-19 01:56 AM发表的:

是啊!
你是在女中皈依的吗??

嗯,是啊。
念form2还是form3时皈依的

下面是引用raingel_st于2006-07-22 10:55 AM发表的:

嗯,是啊。
念form2还是form3时皈依的

那就是咯。。。 女中皈依都是他
你的法名是“净” 不是“静”
我叫 净恒 。。。。。

下面是引用seagirl于2006-07-25 01:20 AM发表的:

那就是咯。。。 女中皈依都是他
你的法名是“净” 不是“静”
我叫 净恒 。。。。。

可是我记得我那张卡片上面是写着“静”的咧。

会不会是我记错了。。。。[s:5]

你的蛮好听的。。。。 [s:1]

下面是引用raingel_st于2006-07-28 10:27 PM发表的:

可是我记得我那张卡片上面是写着“静”的咧。

会不会是我记错了。。。。[s:5]

不知道leh… 哈哈。。但如果是皈依法航法师都是净

我也有皈依。。。也是女中的,
我叫淨程

下面是引用☆老婆仔☆于2006-07-29 05:04 AM发表的:
我也有皈依。。。也是女中的,
我叫淨程

那你几时皈依的?

下面是引用seagirl于2006-07-29 05:41 AM发表的:

那你几时皈依的?

我。form2的時候。。我還去什麽金龍山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