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勸告年輕朋友做人要「誠實正直」時,同學反問:「吳大哥,你敢說自己百分之百誠實嗎?」我回答:「也許無法做到完全誠實,但至少在不誠實的時候,知道自己是錯的!」
不會懷惡意說謊
我想,我的為人處世大概有98%是誠實的,可能有另外的2%是為了保護自己必要的隱私、或避免傷害別人而說的謊言,但我很明白自己並非懷著惡意說謊。當這些謊言被拆穿時,我會勇於認錯、道歉,並盡一切努力去彌補,不會硬拗說成自己是對的。
的確,我絕不敢說自己百分之百誠實,但面對不誠實的部份,當它傷害到別人時,我會俯首認錯,並全力補償對方的損失。如果,那是無法彌補的損失,我會懷著內疚的心,付出善意及努力,減輕對方的痛苦。
要求自己「做人誠實正直」,就是「明辨是非善惡」的具體表現,如果對自己的行為是否誠實正直都沒有判斷標準,怎麼能夠辨別其他事物的是非善惡?
善者對公眾有益
很有趣的是,現在連「是非善惡」,都有不同的定義。好友聽專家演講,分享「是非善惡」的意涵。為避免讀者天馬行空想像、或穿鑿附會,我提出另一種看法供作參考:是非,是絕大多數人同意的「對」或「錯」的看法,放之四海皆準,很少有爭議。例如:「孝順父母是對的!」「棄養寵物是錯的!」「遵守本分,善盡責任,是對的!」「貪不屬於自己的財務,是錯的!」
善惡,則是行為的動機。如果對別人或公眾有益,就是善的;倘若,對別人或公眾有害,就是惡的。要求自己「做人誠實正直」,然後以「明辨是非善惡」的態度處事,標準清楚,原則確定,其中難免會有些模糊地帶,就用寬容的眼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