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道

一碗拉麵,是由麵、配料、湯頭所組成,拉麵的配料種類不多,以玉米、叉燒、海苔、筍乾、蛋與豆芽為主,拉麵本身則少有變化。湯頭是以豬骨、雞骨為基底熬製,再搭配各種調味,變化出醬油、味噌等口味。不同粗細的麵條再加上不同風味的湯頭,兩者交會出各種風格的拉麵道。

拉麵起源
明治五年時日本和滿清簽訂了「日清友好條約」,使得許多華僑遷徙到日本三大港口─橫濱、神戶和長崎,因此中國人聚居的地方便形成「中華街」。拉麵技術也從這些地區流傳。橫濱中華街的華僑多是來自廣東或福建,他們習慣用鹽調味,所以中華拉麵是以鹽調味湯麵為主流。但因日本人不習慣,後來改以醬油調味,才有日本拉麵的誕生。

配料

叉燒
製作叉燒的煮汁通常以醬油為主。在日本,有些拉麵店的醬油拉麵,會用煮叉燒後的煮汁精華做湯底。

黃金蛋
黃金蛋(又稱糖心蛋)的基本做法,是一開始煮蛋時控制水的溫度,使蛋黃介於生、熟間,吃來香濃滑口。


拉麵上的筍片在日本又稱「支那之竹」,多使用台灣或中國大陸原產的「麻竹」。

製麵

1.過篩
一比一的高、中筋麵粉混勻過篩,讓麵條口感更細。

2.搓勻
用手將所有的麵粉再均勻揉開,避免有任何的麵粉結塊。

3.加水
加入冰鎮過的向日葵花粉水,讓麵條更Q彈。

4.攪拌
放入機器攪拌約10分鐘。

5.檢查
檢查麵粉團有無攪拌均勻。

6.碾平
麵粉團放入機器碾成片狀。

7.打壓
將碾好麵皮摺疊後打壓。

8.切麵
再將麵皮放入切麵機器中切成麵條。

9.裝盛
將麵條分為160公克為一份,放入杉木盒裡保存。

10.醒麵
放上毛巾、封上塑膠袋,放入15℃冰箱冷藏一夜即成。

湯頭

叉燒熬湯
濃白高湯是用大量豬骨以大火熬煮10小時以上,經過長時間熬煮,將動物骨頭中的氨基酸、乳化脂肪、膠原蛋白等全部釋放出來,湯頭呈現淺淺的乳白色才算完成。有些拉麵店會加上叉燒肉一起熬煮,增加湯頭的肉味。

豚骨湯頭
日本南部九州、博多一帶以豚骨拉麵為主,用豬骨以大火熬煮乳白色濃湯,帶點奶香,又稱「白湯」,通常會加上蔥、蒜、麻油調味。

原始高湯
醬油或味噌拉麵的湯頭通常是以雞骨為主原料,再加上昆布去除肉腥味,加上柴魚、小魚乾、醬油、蔬果等一起熬製,口味較為清淡不油膩。

加味噌
味噌是黃豆經發酵1年後製成的調味料,大部分店家的味噌,多是用多種紅、白味噌調味,有的還會多達9種味噌的混合。

味噌湯頭
並非用單一味噌,多半會混合各種味噌調製。

加醬油
東京正油味拉麵屬於關東風味,湯頭清淡不油膩。喜多方流派多以醬油為底,加入以豬骨、雞骨、魚乾燉製的高湯,味道較為濃郁。

醬油湯頭
用清湯或豚骨高湯沖入以醬油為底的醬料而成。

製麵達人解說 注意濕度 做出好麵條
拉麵麵條一定要手工製作,依照當天濕度、溫度,在製麵過程不斷調整麵團狀況,才能營造好口感。因此,製作拉麵時要專注且快速,不能讓麵團回溫,就是技巧所在。此外,製作完成的麵條,得要經過一夜醒麵的過程,才有彈Q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