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丁賢
有一天,加油站如同菜攤,你可以選擇油價最便宜的加油站添油,正如你選擇在價格最便宜的菜攤買菜。
這不是夢想。內閣“原則上”批准油價自由浮動,上述情景,可能會成為事實。
自由浮動的意思,就是政府不再管制油價,把油價交給市場決定,也讓油公司互相競爭。
油價可以每天不同,同一條路上的不同加油站,價格也不一樣。
如果在外國生活過,這當然不稀奇。
但是,大馬政府管制油價超過半個世紀,這對國人還真的是新鮮事。
問題是,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答案是,要看國際油價走低,還是走高。
一旦落實自由浮動,政府就不再補貼汽油,也不從中賺取利差,而完全由國際市場價格,以及油公司的競爭來決定。
當國際原油價格偏低時,汽油價格就一路走低。以目前油價每桶40多美元,則國內每公升Ron97汽油,肯定會低於1.90令吉,消費者當然很高興。
但是,當原油升高時,政府不再補貼,汽油就會飆升;到時,消費者就會喊痛了。
接下來,大家就要問,為甚麼要實施自由浮動?
其實,政府並不笨,政府也懂得吸取教訓。
政府補貼汽油時,人民並不會感激政府;當政府減少補貼時,人民肯定責怪政府。尤其是國際原油飆升,政府難以承擔補貼,汽油暴漲時,別說選票跑了,走上街頭都有份兒。
去年和今年兩次調漲汽油價格,國陣政府吃了悶虧,難道還不學精明些嗎!
目前國際油價處在非常低的水平,實施自由浮動,汽油可能每公升掉至1.50令吉,民眾當然歡欣接受自由浮動。
但是,油價不可能長期都這麼低。當產油國大量減產,或是國際經濟好轉,油價隨時反彈,衝上100美元,是正常發展。
到時候,每公升汽油回到2.50令吉(或更高),請問,大家還能怪政府嗎?
當然不行,那時候已經是自由浮動制,只能怪市場和阿拉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