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發現咸豐期古墓 見證華裔拓荒史

新山發現咸豐5年(1855年)古墓碑,為華裔在新山開疆拓土的最佳註解。

新山中華公會於今日(週二,7月27日)將具155年歷史的古墓碑,立碑於振林山中華山莊,成為永久文物,供後世追念。

一排12塊高低不一

這12塊墓碑一字行排開,高低不一,中間5塊墓碑面積較大,左右兩邊則較小,左邊一塊是後土。

由於年代久遠,墓碑的文字多數已模糊難以辨認,最大塊最清楚的古墓就立在中間,內容如下:
“咸豐伍年
清仁盛巫許公墓
6月平溪鄉”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墓中人姓巫許,名仁盛,平溪鄉人,他在清朝咸豐年間去世。

據本地文史研究工作者舒慶祥撰文寫道:“這塊墓碑再一次,而且有是更有力地證明瞭,在距今154年前,華人已來到這塊土地了。”

他於2009年4月23日寫道:“之前,在本區的箔港洪仙大帝廟,也發現了一塊匾額,書上‘明德進香’,立於清咸豐辛酉,即公元1861年。”

柔州4河地帶從事種植

舒氏也在他有相關文章中指出:華人在清咸豐年間,就出現在這一帶,也吻合了著名英籍柔佛歷史學家卡爾特羅基(Carl A.Trocki)在他所著的《天猛公時代華人對柔佛的開發》一文,引述《新加坡自由西報》於1845年6月第一次所作的報導。

“此報導描述當時種植人在這一帶發展種植業的情況,此報說:‘當時柔佛有某4條河流的地帶,開始發展種植業,種植園共有62個,計士姑來河20個,雙溪馬來由12個,登加河15個,地不佬3個等等,種植人總數估計有500之眾。’”

他在文中也揭露:這些種植人都是華人,前來種植甘蜜與胡椒,他們都有領取天猛公發給港契。
1.JPG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