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資訊][香港] 香港簡介

給對香港有興趣的朋友!

「香港」的由來︰

香港名稱的由來,至今仍眾說紛紜。
一是傳說古代有人在香港栽種了芳香的樹林,
並以此樹木為其出口的主要產品,
故取名為香港;二是「香港仔」附近,
相傳經常 湧出具香味的水,
而由在附近航海者前來汲取用水時所取的名稱。
三是相傳香木業在明清時期盛極一時,
現在的沙田瀝源和大嶼山西部沙螺灣都是昔日盛產「莞香」 的地方,
這些莞香先用小船運到石排灣(即現在的香港仔),
再從那裏利用大船運往廣州,遠銷至江浙等地。
由於莞香聞名全國,石排灣因此被稱為「香港」,
後來連帶整個島嶼也引伸被稱為「香港」。
也有謂香港的得名,來自舊日一個女海盜劉香姑。

土沉香與香港的歷史可謂息息相關︰

漁農署最近出版了《賞樹手記》引述史籍記載,
明清期間廣東東莞及香港一帶均種植土沉香,抽取樹脂作香料用。
這種香料曾廣受歡迎,香業盛極一時,當時的人對 土沉香甚為推崇,
更稱之為「女兒香」。東莞一帶出產、用作拜神的香均集中到香港轉口,
及後更以船運往內地其他省巿售賣,香港因而得名。

土 沉香又名牙香樹,是中國特有的珍貴藥用植物,
樹幹被真菌侵入後產生的樹脂可製成中藥,供香料及藥用。
土沉香藥性微溫,可降氣、暖胃及止痛,對連續打嗝有療 效,
土沉香每襾可由百多元至三百元不等。據資料顯示,
土沉香早年在內地過度砍伐,數量不斷減少,現已列為國家二級保的植物。
土沉香是常綠喬木,亦是本地品 種,多生於低地及風水林。

地理:

香港位於中國大陸東南端與廣東省鄰接,
是全球發展最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包括235個離島)組成,
總面積接近1,100平方公 里。其中香港島約77.5平方公里、
九龍半島12平方公里、新界(包括235個離島)約980.5平方公里。

香港島

位於九龍半島的南方海洋上,為香港的政治、經濟中心。
島上大多是山,中央偏西聳立著扯旗山,
一部分市街沿著海岸延展,另則伸展到山腰,
島的南岸一帶以農、漁業為主,還保存自然傳統的風貌,
而美麗的海岸線是夏天水上活動的最好場地。

香 港島分為:山頂區、中環區、上環區、西環區、
灣仔區、跑馬地、銅鑼灣、港東區及香港郊區等六大區域。
市中心是島北側面向維多利亞港的"中環",
香港政府的 行政機關、外國領事館、銀行的總行、
大酒店(飯店)、國際跨國公司的辦公室等多集中在此地。
從九龍眺望其景觀,以太平山為背景,
形成的美麗景象絕不亞於紐 約的曼哈坦。
中環東邊有"灣仔"、“銅鑼灣”、“北角”、“筲箕灣”。
而西邊有"上環"、“堅尼地城”。其中,灣仔及銅鑼灣是熱鬧的市街。

九龍半島

連接中國大陸的九龍半島尖端地域,面積僅九平方公里,
從南至北排著尖沙咀、油麻地、旺角及舊啟德國際機場;
如果以舊機場附近東西向的"界限街"來區分,
則界限街以北是和新界的大埔道相接的"新九龍",
其南側為一般人所指的"舊九龍"。
九龍地區的主要中心街道是南北走向的彌敦道,此路下有地下鐵路。
南端的尖沙咀一帶稱為"黃金英里"(Golden Mile)的熱鬧購物區,
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耀眼霓虹燈亮起,景況繁華,
也有很多外國觀光客,是國際色彩濃厚的地區。

新界

從九龍半島尾部的"新九龍",到北邊廣東省境界一帶地域就是新界,
面積約735平方公里,佔全香港的90%,而人口卻只佔10%而已。
大部分是山岳,在中央地區有標高958公尺,香港最高的大帽山,
但可耕地僅佔13%,此地仍可見牛拖著犁、鴨群、豬舍的昔日農村風光。
新界最北部有"深圳河"緊臨大陸邊境,常有警察查旅客的身份,
所以,前往新界地區觀光的旅客,
務必隨身攜帶護照或簽證等可以證明身份的證件。

新界的西部地區有風平浪靜的海岸線和長滿翠綠林木的小山丘等農村景觀;
而東部地區沿九廣鐵路兩旁有優美的田園風光,
及"吐露港"沿岸樸素的漁村。另外,位於吐露港南邊的"西貢半島",
則有複雜曲折的美麗海岸線。

新界的主要道路有沿東海岸的大埔公路、西岸的青山公路兩條,
另有西岸青山公路內側的屯門公路及從新九龍往西貢的西貢公路。

人文:

香港的人口逾660萬,以人種而言,中國人佔了98%以上,
其次依序是英國人、菲律賓人、印度人及美國人。
而中國人當中又以廣東人佔98%為最多,
其次是 福建人、上海人、北平人。全部人口的平均年齡約26歲,
全人口中有接近40%為20歲以下的人,可說是個非常年輕化的社會。

重大歷史回顧:

相傳在5000年前,香港已經開始有人居住。
一些四海為家的水上人和越族人
(相傳他們是香港蛋家人的祖先)首先在這裏「落地生根」。

公元前111年,漢朝把沿海的土地納入版圖,
香港也包括在其中,自始香港就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份。

1842年(道光22年),清朝被迫簽定《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英人遂以漁村之名作為全島的名稱。

1860年(咸豐10年),簽定《北京條約》九龍半島及昂船洲被劃為英政府管理。

1898年,英政府以防衛殖民領土為由,再次要求租借新界,
租借期為99年,香港正式成為全區名稱。

1941年,日軍入侵香港,香港邁入黑暗時代。
日化政策,分化統治及後期鄉政策迫使香港人口急速減少下來。

1950年,韓戰暴發,聯合國對中國實行的禁運,
使香港由轉口港變成工業城市,再加上文革期間大量湧進的移民,
為龐大勞動資源,香港迅速成為最大出口貿易市場,
並為香港發展成亞洲金融和商業中心殿定了強大基礎。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中國,
結束港英政府百多年的殖民統治。
香港成為中國第一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政府承諾在香港施行一國兩制,
給予香港高度自治,並維持香港50年不變。

皇族足跡:

中國有句老話叫「山高皇帝遠」,
但原來在十三世紀時,這個位處中國南陲的蕞爾小島也曾印有皇帝的足跡。
南宋未代小皇帝瑞宗趙 和廣王趙昺曾因逃避元兵追逐而流落至香港。
後來瑞宗病逝於碙州,有說碙州即大嶼山自東涌至大澳一帶。

除了皇帝外,相傳南宋時期有一個皇帝的女兒也曾逃到新界避難,
躲在今日錦田鄧氏家族的村落,
後來更嫁入鄧氏家族。
現在錦田龍躍頭主祠松嶺鄧公祠之內仍供奉著這個皇姑的神位。

thank you…
i like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