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

年的意义,台人的解释是"壳熟"或"收获",因为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每年收成季节,是一个重要日子.因此早在周朝时代,人们把壳熟之年用来作为记岁之年.至于为何又把年称为春节呢!这是因为中国历法经过多次改革,一直还是采用农历.直到这两个"年"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才开始采用公历.为了制公历和农历的这两个"年",又因为农历新年正在工春的前后,所以才把农历新年叫做春节.

年的传说

在古老的传说中,年是一种非常凶猛,可怕的怪兽.它喜欢睡觉,所以平常的日子里,它居住在深山里头,而一睡就是一整年,所以每逢岁终的夜晚,它便会醒来,而跑下山来找东西吃.不管是人或其它动物,只要被它发现,就立刻吃得干干净净.因此,人们对这个怪兽都感到非常害怕,所以只好带着家人到隐密的地方避难,等到天亮才敢出来.由于担心过年如过关,人们便把年尾叫做年关.后来,有个聪明的人建议人们燃烧竹子,利用熊熊火光及爆破的巨响来把年兽吓走.在没有其它办法下,人们只有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来对抗年兽.就在岁末的夜晚,大伙儿准备好了用具,而且心情一直紧张不安,只等候年的出现,突然一声"年来了,年来了"的喊叫声传来,所有的人便一起点燃竹子,然后躲进屋子里去.

果然不出那聪明人所料,凶猛可怕的年吓跑了,再也不敢出来吃人了.

所以,人们都非常高兴,彼此互相道贺,恭喜对方安然无事.从此,每到岁终的深夜,人们便会燃放炮竹,以辟凶祈福,也因此,才会被我们称做过年.

新年前奏

尾牙

古代军队出师前所举行的祭旗礼叫做马.后来,生意人根据这祭礼定下每月初二和十六为期(俗称牙期).正月初二开年为"头牙",腊月十六日是"尾牙".每逢牙期,老板循列拜神祭祖,宰鸡杀鸭,招待店伙计.

在一年当中,要推尾牙最大.商家和住宅在这天还神以酬谢神恩.在大吃大喝之外,如果店东赚了大钱将打赏伙计们花红,以便他们更加卖力地工作.

生意人重视"牙期",不管生意好坏,到这天都不能免俗.而"尾牙"也渐渐演变成今日的收工宴.

扫年

春节前大扫除起源于古人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到了后来演变成年终卫生大扫除.除了大扫除,除旧也有清还公私债务之意.早期农业社会经济,贫富有赖于大自然的安排.如果没有天灾,农作物会大丰收,日子也好过.反之,收成欠佳,只好举债过日,希望来年能将债务还清,“无债一身轻”,快快乐乐过新年.

送灶神

灶神,即"灶君","灶王爷"或"灶爷爷"是家家户户所供奉的神.灶神的职务是伺察一家大小的行动,以及察看人们是否爱惜粮食.每逢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就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家人的言行功过.灶神的报告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将来,犯重过者减寿三百日,轻者则一百日.为了希望灶神说好话,人们就用甜品如饧瓜(糖瓜),灶饧(灶糖)来祭拜灶神.祭过灶神,人们就大扫除准备过新年.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为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或"大年夜"俗称"年三十晚".在这一天,所有离乡游子都尽量回家团圆,享受天伦乐.晚上,全家大小聚在一块吃团圆饭.饭后,长辈门就开始派发压岁钱给后辈.到了深夜,一家人就一起守岁.

团圆饭

在这一天,所有人都尽所能将食物预备的丰丰富富,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乐.团圆饭除了慰劳一年的辛劳外,也庆祝一家的合谐.平日若因工作或学业无法侍在双亲旁尽上儿女的本分,更应在新年回乡时,尽上儿女的责任;对双亲而言,见到久未谋面的儿女,那该是一份多大的喜悦.

吃团圆饭时,每一位成员都要在场,如果当中有人赶不回来过年,席间也要为他留下一个座位,摆上餐具和食物,当他在座一样,在精神上也合府团圆,只不过如今已很少人会再跟随这样的风俗了.

压岁钱

从前,压岁钱是用红线穿着一百枚钱币,取"长命百岁"之意.有些人在银元上贴块红纸,在吃午饭时先压在火炉下代表"火旺,钱旺";饭后才拿在出来发给小辈,意思是经过"火"的洗礼以后,期望它能辟邪,让孩子拿来压住过去,健康长大,无病无灾.

给压岁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家人吃完团圆饭,不能离开桌子,长辈逐一发给压岁钱,并说些鼓励的话;有的人家是等孩子睡熟后,由父母把压岁钱放在他们枕头下,让孩子在清晨醒来时,一阵狂喜.

守岁

守岁的意义是大家在新旧一年当中,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又留恋一年的过去,而迟迟不睡.守岁也有另一个含义,若儿女们通宵不睡,还可为父母增寿;父母也能为儿女延年.

守岁,也就是通宵达旦.通常,吃了团圆饭后,一家大小集合一起喝酒,唱歌,烧烤,闲话趣事,也称为"闲坐",借此以总结一年之经验教训,畅谈来年美好的祝愿,并寄望于新的一年.此外,这段时间也成为准备新春的最后阶段.成人趁此时更换门神,祭祖先,帖春联;而小孩子则放爆竹嬉玩.

新年的习俗

新年这一节日里有许多自古相传下来的习俗与庆祝仪式,大部份仍被现今华社所重视,以下一一举例:

舞狮

舞狮是华人传统文化艺术,也是一种健康活动.喜庆佳节中总是少不了舞狮的出现.新春期间,更少不了舞狮表演以增添热闹气氛.而舞狮这种习俗,又如何出现呢?

据说舞狮与年兽的传说有关,这年兽头长有独角,每逢春节的除夕,它就会出来糟蹋庄稼和吞噬人畜.后来人们无意中察觉他最怕红色与巨大的声响,便拿大竹管来燃烧,竹筒一热就爆炸,发出的声响把年兽吓得落荒而逃.这也是春节放爆竹的由来.

但是,年兽今天被吓走后明年还是会出现,古人为了使年兽绝迹,便想出一个驱逐它的方法,那就是用藤扎成怪兽的模样,涂上斑烂的色彩,埋伏在田野之间等年兽的出现然后,当年兽现身时,敲锣打鼓,舞动假狮一起冲上前去就把年兽吓走了.

新年里的压轴好戏就在舞狮采青这玩意儿上.在清朝,采青的意思就是把清人采掉,因为这也代替着反清的意义所在.而今,许多人皆把用来做青的生菜喻为生财或吉祥之意.

爆竹

爆竹一声除旧梦,桃符万象更新春.华人新年里然放爆竹是一种传统习俗.最初的爆竹原是将竹枝在火上燃烧,由于后来发明了火药,人们把火药放在竹筒里,因而发明了爆竹.再后来,更出现用卷纸包着火药的爆竹,所以就称为爆仗或鞭炮.由于后来烟花的出现,人们也在新年燃放烟花.以前人们认为燃放爆竹及烟花能够辟邪驱鬼,然而今日人们燃放爆竹以增添佳节气氛,佳节后来更为热闹.

红包

其实,红包开始于压岁钱,因为纸币的流行,所以人们只好把纸钞装进红纸袋,也就是红包.古人视红色象征大自然生命,因此红色代表吉祥与辟邪,红包由此演变?成.红包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普遍.

红包代表吉祥如意欢乐;送红包给人能为人带来一种祝福,盼望,也带着一般深厚的情谊.红包也表示长辈对后辈的关系与寄望,有鼓励性及积极性的意义.

红包也称为"利市".新年派红包给别人;至于接受红包之人;若已婚,即使后辈也不会有机会得到."利市"的多寡并不重要,也没有限制.

贺年卡

无论在从前或在现今的社会,贺年卡的用意是在巩固彼此的社会关系和地位.它能代表主人向对方亲友的祝贺,籍以交流情谊.

现代的贺年卡是经过了长久时间而变成的.据考,中国正式的贺年卡是在明代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的"贺叶"和"祝片".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贺年卡改装在今色的小盒里,即大方又美观.后来,贺卡发展为淡墨,水彩,工笔,年画,图画等,也有诗词,画面,书法,就如今天印制的贺年卡.

从前,主人家趁着新岁,欲向对方的亲友问好祝贺.因为古时路途遥远,于是主人遗属仆人带着贺卡乘马车送至亲友府上.古代是在大年初一早晨开始护送贺年卡到亲友家.随着时代的改变,现代人的贺卡都在农历新年前夕纷纷寄抵,而且仿佛一?要在新年前寄抵才显示出贺卡的意义,即预早的祝贺.

贴福字

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贴着一个"福"字在门上,其实内里却有着一个凄惨的故事.

传说明初某年正月十五灯节,明太祖朱元璋上街私访,见家家张灯结彩,但文字都没有对当今王朝歌功颂德的内容.于是下了一道圣旨,令京都每户人家都在门口贴上一张用红纸写的"福"字,象征"朱"(红色)和"福"联在一起.这也表示天下都拥护着朱明朝的意思.第二天,被发现未贴"福"字的家庭一律?首.为了免遭杀身之祸,见门就贴朱红纸写"福"字.久而久之,贴"福"字成了风俗,逢年过节都写上"福"字贴到门上,表示庆贺.

倒贴"福"字,更为普遍,认为是福气到来的谐意.门神

门神

春节贴门神的习俗由来已久.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听到鬼魂呼嚎.天明告知群臣后,开国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就全副披卦,仗剑执钔,侍立在门旁,这一夜唐太宗再也没恶梦了.为了长期的平安,又不愿意让秦,尉二将经常侍立,唐太宗便命画工画了他俩的像,悬挂在官门口,称做"门神".后来,民间争相仿效,纷纷在春节贴门神,以镇邪恶.这都是人们想到驱除邪魔,致福达祥的表现.

春联

春联是普通的对联或特地为应景所作的对联用来装饰美化及颂赞祝福.春联起源于古时候的桃符.桃符也称桃板,是用桃木做成的两块的小板.后因使用不方便及纸的发明,人们也逐渐使用纸张来书写.这古老的习俗流传至今,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内容已赋予新意.春联的张贴将激励人们精进,赏心悦耳给节日加添了几许春意!

年画

过年时候,一张套色的新版年画,在以前的乡下人心目中就象买了一件新衣裳一样高兴.那么,今天的社会上,能让人们参与的美术活动?是什么?以年画而言,其中隐含的神鬼观念,提倡的多子多孙,相信已不被现代人接受.旧日农村传统建筑上,例如大灶上的灶神,双扉上的"门神等在现代公寓建筑似乎无"立足之地.

分析起来,这其中包括了情感(思古情怀)和审美(率真拙补)两种要素.但两者毕竟是情绪反应,只能为这些隔着时空,千里迢迢由传统到现代的访客,带来惊鸿一瞥"相见又见".若真正地要在现代生活中流传,需要更进一步的"知性"思考了.

年画装饰的意义包括了春节期间,全家参与部署和人伦形式,传统年画中试图主现的忠孝节义,夫妇和乐,兄友弟恭,一团和气等的行为标准,是不是也能引发现代人在忙碌的工商社会中,对逐渐模糊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重作思考?

拜年

新年期间,拜年也是习俗之一.所谓拜年就是去亲朋戚友的家,给于祝贺.古代拜年,先拜宗族尊长,次拜亲族,再拜朋友,而且五服之内须面拜,亲友方可让子弟代贺.除此之外,至今华人社会在新年流行团拜.团拜,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团体将属下全体会员集合在一起,大家在一个场合中互相拜年,互相道贺.团拜是由于在新年期间,恐怕无法向全体会员拜年兼为免被指厚彼薄此之嫌,做为团体领导人便选择以团拜来让大家在一个大场合互相拜年.

财神

华人长久以来都相信在冥冥中有一位主宰人间财富的财神.相传财神不只一个,如正财神,偏财神,文财神,武财神等.

据说正财神就是赵玄坛,自秦朝就隐居锺南山修道,后得道,被封玄坛元帅,也就是现在所奉祀的黑面浓须,头带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的财神爷.

偏财神就是五路财神.文财神是比喻因他无心,无心的人自是无偏无私,公平正直.武财神是被剜去双目的赵公明,赵公明无眼不致于势利眼看人.相传最受世人崇祀之财神是关云长(关公),人们同时将他视为招财进宝的武财神之一,因为关公对朋友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

华人一直有一种想法,便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传统观念人们总希望过年期间能讨些好彩头,以祈求一切平安顺利.

新年佳肴

华人素有勤劳节俭的传统,平日食用非常简朴.但是,每逢春节,饮食却比平日要丰富得多.

一般上,新年期间的每一种菜肴食品都带有祥瑞吉利的意味.吃团圆饭时,不管富人穷人,鸡鱼鸭肉,鲜腊荤素.一应俱全.鲜鱼,发菜必成桌上佳肴,这?是跟好意头脱不了关系.鲜鱼是为了表示"年年有余",发菜更是与"发财"相谐.生菜更是少不得,生菜是表示"生财"的意思.

不既如此,新年期间的年糕,柑,桔子和腊味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小孩子吃了年糕,就表示"年年增高":而柑对华族来说是代表了"金",而桔子且表示"吉祥如意":腊味象征了一整年来的积蓄和储藏品.华人最喜酒,无论会不会喝酒,都破例尝几口,以示"岁岁久久"之吉兆.

在大年初七,华人普遍上都会齐齐到餐馆吃"鱼生",俗称"捞生",希望藉着"捞生"的彩头,年年捞个"风生水起".现在的"捞生",多以薄片生雨,姜丝,花生碎,其他香料等.捞鱼生有一个不成文的仪式,捞鱼生时,座上的伙伴和亲友,都要亲力亲为,集体动手,不可以假手予侍应生,尤其是齐齐捞起的时候,全体都要站起来,先干一杯酒,然后齐齐调匀鱼片和配料,象征同捞同煲,齐心协力.

新年宜忌

年初一元旦,不可以提水和不扫地,因为水上出门,即意味着财气也出门去了.不可用剪刀,因剪刀剪去财气.当天,不许小孩哭闹及说不吉利的话,也不许打碎碗碟.

年初三,称为三重日(生出日),避免入园地采摘和作客.又叫"送穷鬼日",家家户户清理垃圾,烧香纸相送出外,表示穷去富来.当天也叫"小年朝",人们多半不出门,不宴客,而在家祭祀祖先家神.

年初四,为"接神"的日子.谚语有说"送神早,接神迟",又云"送神风,接神雨".意思是在腊二十四日,一早就把神送上天,初四接神却在中午以后.送神时最好刮风,接神时最好下点雨.

年初五,俗传是"五路财神"生日.商家会在这一天开始营业,金锣爆竹,迎进财神,这称为"接路头".

年初六,称为"挹肥",也就是清理家中水肥到田间灌溉农作物,这为开始工作的日子.工商业也选择这天开工.

年初七,称为"人日",据说这天是人类诞生的日子,众人的生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庆祝一番,祈求人口安康.当天,规定不能对犯人行刑.商家会在人日邀请友好及同行往餐馆吃鱼生和生菜.

年初八,称为"初八完全",也就是说生活完全恢复正常.

哇…原来华人有酱多习俗我都不懂…

哈哈!对!要新年了!好高兴噢!!可以见到很多亲戚呢!
哈哈!

谢谢总版主的分享哦~!
现在我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