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宣稱研發出一種牙膏狀的修補骨骼物質,把它注射進入病患骨折的部位,只需短短15分鐘就可硬化形成固定支架,輔助人體骨骼自體痊癒。
由諾丁罕大學教授謝克雪夫(Kevin Shakesheff)率領研究的「可注射骨骼」,由可分解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製成,號稱能被人體自然分解吸收,它在室溫下像柔軟的牙膏,在人體體溫下則會硬化,當骨折病患長出新的骨骼時,舊有的聚合物也會逐漸分解,被人體組織取代。
可取代移植手術
謝克雪夫指出注射這種物質可取代繁複的骨移植手術,只需從小孔注射,不留傷口。過去醫學界雖然有骨泥之類的類似產品,但注射入體內後往往會有發熱的後遺症,造成骨骼細胞壞死,相較之下新產品比較不傷人體。目前可注射的骨骼使用上仍有限制,聚合物與人體骨骼的接合可能不夠堅固,患者若是腿骨折斷,可能仍須打鋼釘固定。目前新產品已進行人體實驗,希望2010年能夠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