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母親的想要與需要

母親生平有過唯一的鑽戒,是我們三個子女出社會工作賺錢後,一起集資買來送給她的。由十二顆小鑽整齊排列成典雅的方形,在當年是很時髦的款式。除非是參加婚禮、壽宴等重要的場合,她很少佩戴它出門。自從她中風以後,從不參加喜慶宴會,大部分的時間都把鑽戒鎖在銀行的保險箱裡。雖然,這只鑽戒並非很貴重的首飾;但是,對我們這種小康之家而言,已經是彌足珍貴的寶貝。

想要的多需要的少
幾年前,正好有遠親從國外回來,拗不過親友熱情邀約,她決定要出席難得的聚會。姊姊把鑽戒拿回來給她佩戴。母親的手指,跟她的人一樣,長得福態圓潤,皮膚白皙細緻,我們開玩笑說她戴著鑽戒,看起來還有點官夫人的高貴氣質,逗得病中的她笑得合不攏嘴。
從那天起,鑽戒就沒有再拿回保險箱,放在母親臥室的抽屜裡,隨她高興什麼時候佩戴。不過,遺憾的事也因此而發生。有一天,母親焦慮地跟我說,鑽戒不見了。母親心疼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們打算再集資買一只鑽戒送給她,卻都遭到拒絕。母親說,她「需要」的是遺失的那只鑽戒紀念的意義,不是「想要」一只必須再花更多錢才能買到的鑽戒。
聽到母親這麼說,我想到聖嚴法師的名言:「人們想要的很多;真正需要的很少。」我很佩服母親能夠節制自己對於物質的欲望,也很心疼是否中風生病讓她比從前更加清心寡欲。

放棄想要才能幸福
回想起來,這幾年和母親的相處,變得愈來愈簡單。我所能盡力滿足的,也只是她最基本的需要而已。除了例行的醫院復健、回診,有空多陪她散步,不論公務再忙,盡量回家陪她吃晚飯,聽她說話,跟她聊天。我不知道她是否有過類似「望子成龍」那樣的心願?或者,連她過去常常希望我趕快成家的指令,都變成我們母子關係裡的「想要」而不是「需要」。
當我們母子的關係,回歸到彼此「需要」的基本面,放棄很多「想要」對方怎樣怎樣的苛求時,幸福就離我們愈來愈近了。或許,也因為這樣,幸福也將會停留得愈來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