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漁村——老港

李永球

從霹靂太平十八丁乘船大概半小時左右,就可以抵達一個島上華人漁村——老港。大約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群來自中國潮州的華人先賢抵達這裡生活,靠海為生,把房子建築在沿海的海岸線上。房子背向陸地,面向大海,家家戶戶門口前,靠一條長長的橫向木橋通道,把整個漁村連接起來。

老港是個小漁村,只有幾十戶人家,祖籍以潮州府潮陽縣為多,且以李姓居多。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漁民討海為生,以捕蝦並製成蝦米行業為主,副業是飼養豬牲。這裡沒水沒電,漁民喝的是雨水。早期移民非常注重教育,成立了培智華文小學,讓子女們接受教育。第一代移民大部分是天主教徒,隨後,華人傳統宗教的移民開始到來,今天,島上的人民全是傳統宗教信仰者,天主教徒不是搬到內陸十八丁,就是受到影響而恢復信仰華人傳統宗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裡有52戶人家,人口擁有300多名左右,今天只有40戶,居民大概200人。培智華小僅有20多名學生。

今天的漁民還是採取傳統“七星”方式捕捉蝦,此外,也有從事捕蚶及“放龍”的漁業。至於養豬業已經在島上消失近30年了。

隨時代發展,戰後的漁民生活開始好轉,人們紛紛安裝發電機,晚上才有了電燈及電流。80年代開始,州政府逐步發展老港,木橋逐漸改成洋灰橋,並安裝太陽能電話接收站。今天的電話設備更是進步到無線系統。雖然有了發電機,可是喝的還是雨水。

這裡沒有警察局,沒有醫療局。漁民信仰傳統宗教,廟宇倒有幾間,以供奉大峰祖師的賜龍壇及拿督公廟為主要信仰場所,神誕期間聘請潮劇團演梨酬神。至於天主教的天主堂,供奉聖父安納,島上已經沒有了信徒,可是每天都有村民上來點上一對白蠟燭膜拜,若是農曆的初一十五,則會加獻一盤水果、鮮花及一對紅蠟燭。華人傳統宗教(尤其道教)信仰者對不同宗教都一律尊重及包容,彌足珍貴,值得讚揚!不像某些宗教極端分子的狹隘心胸,不擇手段排斥,打壓甚至消除人家的宗教信仰。

天主堂在這裡已有百年歷史,每年8月的聖父安納誕辰,一年僅一次由外地的神父及信眾蒞臨做彌撒。1998年該堂重修,非教徒的村民也捐助巨資。華人傳統宗教及天主教的和睦共處,相互尊重的精神應該發揚光大!

多年沒來了,去年帶了RTM2的記者來採訪,發現老港變化極大。首先是部分漁民在生活富裕後,搬離老港,他們多數在十八丁買了房子,老港只是討海工作的住所而已。其次,這裡也有了“鳥屋”,養燕行業開始盛行,現在還是少數幾間,相信再過若干年,鳥屋林立,完全改變了老港模樣……。

霹靂州在去年換了政府,7月間,老港首次舉行選舉村委會,總共有30餘人參與只有15名村委會的競選,競爭劇烈,眾望所歸被村民選出的村長,是57歲的馬亞順。
1.jpg
2.jpg

第一次看到,用水果來拜聖母…

i went here b4 … very nice …
but the poor look like very poor … cause they don have electric and water supply , they need to generated by them self or … collect the rain then purified on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