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望魚,創造經濟命脈


天剛微亮,許多船只都已在預定的海域等待了。


漁民生活每天都要面都大海,再大的風浪也要勇往直前。


下網時也要特別小心,漁船會高速行駛,船上的稜網會隨之而下。


上網後,漁民須爭取時間在海上摘魚,最短時間冰箱,以保持其新鮮度。


漁民馬福成:甘望魚有逐年漸少現象,加上人手不足及競爭,角頭近年也減少了甘望魚船只。


漁船回到漁港,要聘臨時工幫忙摘魚,清晨五時半出海,遇有魚穫可要忙至傍晚才能收工。


甘望魚是大馬沿海經濟的重要魚類。


冰塊是各甘望魚船只出海必備的物品。


甘望魚群散居在印度洋、西太平洋、馬六甲海峽等海域。


漁船對講機、探測器、衛星導航、指南針都是捕捉甘望魚的必備儀器。

一尾甘望魚帶旺漁村經濟 魚少船多漁民越追越遠

一尾甘望魚,不只遊入各家庭成為桌上佳餚美食,還遊出整個沿海漁村的經濟!

甘望魚是一種屬群組魚,由於其產量大及多,盛產時帶旺許多沿海魚村的經濟,包括各行各業如漁業、咸魚業、速凍業、飲食業、運輸業、冰業等。

半島西海岸捕捉甘望魚的漁民有超過500艘,年產量達百餘萬噸,不論是內銷或出口,都為國內經濟貢獻一定力量。

甘望魚群多在馬六甲海峽捕捉,南中國海的東海岸及東馬較少捕獲,因西海岸的馬六甲海峽海床較淺,加上南北季候風轉變時,海水在冷暖交匯時形成大量海藻物資滋生,供應了大量食物予甘望魚群,讓他們持續生長。

在此帶你去瞭解,漁民如何在海上追捕甘望魚群……

靠經驗與配備還不夠!
捕捉甘望魚也要看“運氣”

捕捉甘望魚除了要靠經驗與配備,也要行“運”,不然,撒下逾千尺長的稜網,可能捉不到10條甘望魚。

以前捉甘望魚,因為沒有先進的探測器,全憑潮水流勢下網,現在有了探測器,卻是要追著魚群下網,而且現在船多魚少,越捉越遠,漁民們所到的海域,不只在岸外海域,有時還須遠至十多海里外找魚群,來回就要五六小時的航程。

若沒柴油津貼漁民早轉行了!

一趟出海,油錢至少耗上數百令吉,但漁穫有沒有還是未知數,若沒有柴油津貼,恐怕漁民們早已轉行了。

這就是角頭漁村從事捉捕甘望魚約30年的淺海漁民馬福成(44歲)的感想與寫照。

馬福成:漁船蜂擁搶先機
捕捉甘望魚競爭大

馬福成說,現在凡事都競爭,捕捉甘望魚也不例外,一聽聞哪個海域湧現甘望魚群,眾多漁船都會蜂擁搶先機。

天未亮,眾多漁船已在海域等待了,他們也要看潮水的流向,一般下網的黃金時間介於上午7至8時。他們通過漁船上的對講機,收集各地船只的情報,若有魚蹤,就要下網了。

下網時間只須十分鍾就可下完四包網,但若有漁穫時,上網兼摘魚可要耗上二三小時,回程也要一二小時(若遠)。因此,他們於清晨約4時至6時,就已摸黑出海了。

他們多是居住在西海岸各地的漁村包括浮羅交治、加央港口、吉打口、瓜拉姆拉漁村、高淵港口、角頭、班台、邦咯島等漁港。

捕捉甘望魚的船只也分淺海與深海,淺海漁船是清晨出海,中午回航,深海船隻則會在海上捕魚一至兩周才回。

記者為瞭解漁民如何追捕甘望魚,於日前跟著馬福成往大海,親身採訪。

清晨5時……亮著小燈泡啟航
看看馬福成追甘望魚

記者於清晨5時便到達了角頭漁村馬福成的魚棚,馬福成剛往街上打包早餐,抵達魚棚處,停泊著無數船隻,一些同樣是捕捉甘望魚的同業,已陸續駛過馬福成的魚棚,船頂各亮著小燈泡,為一天的勞作啟航。

約十分鍾,馬福成及其得力助手許木海也到達了,在整理了一些魚箱,帶著早點、面包和飲用水便開船了。

馬福成於前天便有接獲一些訊息,甘望魚群有出現在五六海里外的胡蘆島外海域,因此出海時大伙兒都會駛向該處。

馬福成說,五六海里外的海域,航程也約一小時,船隻是自己的,馬福成是舵手,一邊駛船,他與水手在航船時,快手快腳,吃了雞飯餐後,一邊拿著對講機與同業對話交換訊息。

需耗時間到處找魚

甘望魚群在海底,你不知它會遊向那裡,探測器雖可輔助測魚群,但卻不清晰,下不下網靠直覺。下了網又捕不到魚,又要再上網,至他處找魚,時間就這樣耗了。

約莫一小時,船只也達預定海域,天未亮,但已許多船只各據一方,對講機一直傳來漁民們的對話,由於未確定魚群出現,一些船民會先下網試探。

接近早上七時,天微亮,但海上有煙霾,能見度不清。海上的船只也漸增多了,對講機也傳來有船只下網了,馬福成也決定跟著下,水手許木海在船頭打開稜網袋,準備就緒。馬福成也跟著足馬力,尋找合適的水域下網,由於船多,大家都爭取時間下網,你一邊我一邊。那種競逐的場面,讓記者見識了海上謀生的競爭。

捕獲甘望魚多少要看“運氣”

馬福成的船隻約用了十來分鍾就下完了四包網,一包網逾千尺。船隻放完網後就要準備收網了。對講機處也傳來了已上網的漁民指有甘望魚群,多與少則要你的“運”了。

有魚群時,下網十來分鍾,上網可要兩三句鍾。已逾月沒遇上甘望魚群了,看著在船頭的較頭較上來的稜網,網著不少的甘望魚,馬福成的心情也開朗了許多,一掃緊繃的心情。

甘望魚的漁民每天出海追魚,不論有沒捉到魚,油錢一定花了,經逾月沒捉到魚群,失望總多過希望。

由於當時出海少了一個助手,馬福成與許木海在海上匆忙中處理了第一包網後,把魚穫裝箱,爭取時間,要起上另三大包稜網,趕回角頭魚港,以把甘望魚穫從稜網中摘下。

遇有漁穫先致電家人準備人手

通常遇有漁穫,船主都會先致電家人準備人手,船只一旦進港,眾人就會在魚棚處快手快腳為摘魚忙。

當天出海的船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穫,也讓整個漁村動了起來,各大街小巷,都可看到許多摩哆三輪車,來來往往,各載著甘望魚穫到各漁行冰凍裝箱。

甘望魚豐收的季節,能帶旺各行各業,歉收的日子,也影響漁港經濟。其他漁業也是在漁村有所貢獻,但甘望魚量大,船只也多,對大馬漁業的發展是一項重要濟產業。

不是季節性魚種
甘望魚可常年捕捉

在大馬各漁港從事捕捉甘望魚的漁民分為淺海及深海,淺海漁民是早上去下午回,深海漁民則是一至兩周才回一次。

捕獲量也是以深海漁民為多,他們多以圍網捕捉甘望魚及其他魚群,淺海漁民則以稜網為主。角頭、高淵港口、瓜拉姆拉漁港等屬淺海漁民。

甘望魚群不是季節性的魚種,它常年可捕捉,漁民指在年頭及年尾較多,年中常會因季候風,起風浪及下雨,致漁民在作業上面對阻礙,捕獲量也跟著少。

你知道嗎?

水溫攝氏17度甘望魚群聚

甘望魚的魚類學名為Rastrelliger kanagurta,英文名稱indian mackerel,馬來文稱ikan kembung或ikan pelaling/temennong。它是一種生長在印度洋、西太平洋、馬六甲海峽等海域的魚群。

甘望魚的生長地帶的水溫介於攝氏17度,一般可在沿海,海域不深地帶找到它們的蹤跡。馬六甲海峽水域不深,太陽可直接照射,可讓海域中的海藻物類能生長,提供了甘望魚群主要的食物供應,讓他們不斷繁殖生長。

在大馬常見的甘望魚有白身甘望魚,黑身甘望魚等,捕獲量最多卻是白身甘望魚。

根據大馬漁業局2010年的各魚類的捕獲量統計,甘望魚的總捕獲量達186萬225噸,其中以白身甘望魚(PELALING)佔了121萬500噸。

甘望魚的捕獲量在各魚類當僅次於供作養魚場食料的小雜魚(IKAN BAJA),但小雜魚不是市民主食,甘望魚卻是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家庭主食魚類。

甘望魚可說是各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平價魚,每年為國家經濟貢獻良多,甘望魚是一隻“旺”魚,許多沿海漁民、漁商都賴它為生。


甘望魚是製作咸魚的最大貨源。


許財炳:他們的貨源多寄往柔佛批發商,批發商再批予本外地市場。


粗鹽是腌制咸魚最主要的物品。


甘望咸魚的製作都以人工為主,機械不能代替。


用以烹煮熟魚的甘望魚屬黑身甘望魚。


海泰貿易現每天開爐烹煮,以供應市場所需。


一筐筐已煮熟的甘望魚放在一旁吹風,傍晚就由羅里載往各地市場銷售。


甘望魚從腌制大桶中取出後,依據固定所需重量秤重。

在本地常見的甘望魚多為白身與黑身品種,白身甘望魚是本地漁民捕獲量最多的,黑身甘望魚較少,但在泰國則是最多。

兩種甘望魚同樣是要粗鹽醃制,卻可製成不一樣食品,一種是咸魚,另一種是熟魚,前者是要在大太陽底下曝曬,後者是已煮熟,買回上桌即可食用。

甘望咸魚的製作貨源是屬白身甘望魚,而熟魚用的卻是黑身甘望魚,形成了黑白甘望魚各自精彩。

許仕益:沒機械可代替
製鹹魚都要人工

記者在角頭漁村拜訪了許財炳咸魚商及海泰貿易瞭解製作甘望咸魚及熟魚的製作。

許財炳咸魚商少東許仕益說,甘望魚歉收的季節價格高漲,他們會“望魚卻步”,因成本太高,收益劃不來,唯有在價格較廉宜時才收購。

他說,甘望魚是他們製作咸魚中量最多最大的貨源,若遇上甘望魚盛產季節,那是最忙的時刻。

他說,製作咸魚都要人工,並沒有機械可代替,從買魚進來時,就要請人先清理甘望魚肚,下鹽腌制,過數天就要從大桶中取出排例在竹柄上。

“若太陽夠猛,一天可收,如遇下雨天陰天,則要多一些時間再曬。”

許仕益說,魚曬好了還要包裝、裝箱。幸本地漁村有一些家庭婦女可請,不然再多的魚都做不了。

鹹魚多銷給柔批發商
許財炳:再批本地市場至國外

許財炳咸魚商東主許財炳也說,他們除了用甘望魚製作咸魚,其他海魚包括批雙魚、西丁魚、斧頭魚、只仔魚、三板、魚南仔、梅香魚等。

他說,他們製作的咸魚多銷往柔佛的批發商,批發商除批予本地市場,還出口至國外。

角頭從事咸魚業有逾20家他指出,在角頭這小漁村,從事咸魚業有逾20家,在本地市場中是極負盛名,咸魚業能在角頭發展蓬勃,主要還是本地有許多甘望魚船只,購買貨源方面方便多了,雖然平時還會往外地補貨,但成本則會增加一些。

許錫興:黑身貨源少
烹煮甘望魚多屬進口

甘望魚的興衰也與咸魚業息息相關。

另一家從事熟魚行業的海泰貿易負責人許錫興說,許多人都奇怪為何他們烹煮的熟魚,只用黑身甘望魚而不是本地所捕獲的白身甘望魚。

許錫興說,黑身甘望魚一般體積會稍比白身甘望魚來得大,而且其肉身較硬,在用鹽腌制後烹煮,味道不一樣,較受市場歡迎。

白身甘望魚市場反應冷淡

他們之前有嘗試用白身甘望魚替代推出市場,但反應冷淡,最後還是選擇黑身甘望魚。

由於黑身甘望魚本地貨源少,他們用以烹煮的甘望魚多從國外進口,多來自泰國、印度、巴基斯坦等。

許錫興說,熟魚市場不大,但卻還有一定的銷量,其公司每天都會開爐熟煮約200多竹筐,以供應市場。

以前沒有天天開爐,有盛產才開工,有時一天要烹煮約千筐,現在有了冷凍房,貨源可放進冷房,每天取進一定的數量製作。

熟魚3大種族都有人吃

熟魚3大種族都有人吃,尤其是外勞也很喜歡甘望熟魚的味道。角頭本有兩家從事熟魚業的公司,後一家收業後,僅存一家在做業。


未入冷凍柜,工人會先篩選魚隻。


馬鳳安:速凍甘望魚多銷往泰國及印尼。


張英星:北馬許多速凍業者都靠甘望魚吃糊,市場是有但貨源卻有減少。


加工後的甘望魚須裝箱入有冷房設備的貨柜,出口至國外。


工友把甘望漁獲放鐵盤中,以放入冷凍柜冰凍。


漁民一回港,就把新鮮漁獲載至漁行,然後運往各速凍廠。


辛勞的漁民總希望甘望漁獲能賣得好價錢。

甘望魚是長年可捕捉的海產,盛產時沿岸漁港都可捕上百噸,而大量且新鮮的甘望漁獲造就了漁港速凍業的蓬勃發展,且多是屬家庭事業。

大馬捕獲的甘望魚深受泰國及印尼的歡迎,本地速凍業者每年都出口至國內外,也為國家帶來可觀的外匯收入。

以前沒有速凍業,過多的漁獲除了寄往市場和賣給咸魚商,若市場消化不了,漁獲就會賤賣,辛勞的漁民皆深感無奈。

現沿岸的漁港多有速凍業者,而且近年的甘望漁獲也減少跡象,速凍業者也嘆貨源難找。

北馬的速凍業者許多都靠甘望魚漁獲吃糊,若甘望魚不再來,相信許多業者都得轉行。這說明了甘望魚在速凍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馬鳳安:角頭船隻及漁穫減少
“須往外購甘望魚”

角頭伍豐冷藏海產供應商馬鳳安受訪說,他從事速凍及海產加工業逾20年了。

以前在角頭漁村從事捕捉甘望魚船只多,貨源也多,長年都有得做,現船只少了,加上漁獲有減少,現在都要往外地購買,包括吉打州的瓜拉姆拉漁港。

“在本地的話,少了許多車馬費,而且漁民一回港,新鮮的漁獲即可進行加工速凍,保持其新鮮度。”

馬鳳安說,他們一般都會以10公斤的包裝為主,經4至8小時的冷速,即可出貨。

油價高漲減少出海

他說,以前本地貨源較少出口,由於油價高漲,印尼及泰國的漁民減少出海,使該國的漁獲減少,需求量增加。

馬鳳安也說,大馬沿岸的甘望魚,肉質鮮美,深泰國及印尼國民喜愛。

他說,速凍業在大馬的歷史已很久了,且多集中在較大的海港如雪州大港等,該地都有大型圍網船只,捕獲量都相當大,角頭、高淵港口、瓜拉姆拉等屬淺海漁民,量會較少。

張英星:多從事家庭業
設廠可帶動漁業發展

另一家速凍業者峇眼甸東盛海產東主張英星說,本地業者多為家庭事業,在漁港設廠,不只帶動當地漁業,也提供了就業機會給當地村民。

他的漁獲除了寄本地,也寄往東馬及國外。

他說,最近該公司在寄往東馬的航運常面對貨柜短缺的問題,若要快,通過巴生港口上來的貨柜,費用增倍,如寄去東馬,還貴過寄往中國。

魚穫減少業者多
競爭大成本增加

張英星說,北馬沿岸的速凍業多靠甘望漁獲支撐,現魚少業者多,形成競爭力大,成本也增加。

他說,速凍業的用電量也佔了許多成本,但國能公司的計算法對業者們是一項大負擔。

市場的買賣,如你買一粒榴槤,跟你買一羅里的榴槤,價錢肯定是買多就便宜,但國能公司不是,反而相反,這一點,他希望國能公司能檢討。

張英星也希望政府方面能向他國學習,凡是農業產品出口都獲特別獎勵,以扶助本地的速凍業者。


甘望煎魚,它有一種香甜美味,一個人可吃上好幾尾。


咖哩甘望魚,濃濃咖哩風情,讓魚味飄香。


醬蒸甘望魚,放一點豆醬,蒸熟就入味了。


阿三甘望魚,嗜辣者最愛。


三味甘望魚,包含著酸甜辣,帶有泰式味道。


三拜甘望魚,煎好的甘望魚淋上出味的三拜辣椒,令你食指大動。


燜甘望魚,只需放一點細鹽,燜一下就可上桌。


柏卡卡178飲食中心經濟飯檔,每天都煮上逾40道菜餚,若有甘望魚穫,檔主必會煮數道不同的甘望魚菜餚。


蔡光明:甘望魚價以前就便宜,現在越來越高了。


黃惜葉:甘望魚肉質鮮甜,只要夠新鮮,怎樣煮都出味。

甘望魚是最為普通的平價魚,它能深受各族市民首選主要是平價、經濟,加上其肉質鮮甜,你要怎樣煮,它都好吃。

甘望魚是一種全年可捕獲的海魚,但未必天天可買得到,現在在巴剎或路邊檔魚檔,甘望魚可說是“明星魚”,各族市民都會找,只要是新鮮、大尾,必成客戶們的首選。

家庭婦女、經濟飯檔業者去到巴剎魚檔,必會問當天甘望魚行情怎樣?為甚麼要問行情,因甘望魚的行情價,可以天天不同價,若遇盛產豐收,行情則降,若是歉收,行情直上。

你今天買一公斤八令吉,明天漁民沒出海,魚價可能就飆漲至十一、二令吉。

現在有了速凍業,甘望魚的供應也趨穩,但若連續逾月缺貨,還是會斷貨,尤是鄰國也來搶買本地甘望魚,也致使現今在市場售賣的甘望魚價高企不下。

蔡光明:魚肉鮮甜易烹飪
“可煮出10道不同佳餚”

高淵柏卡卡花園178飲食中心經濟飯檔東主蔡光明說,最近他所買的甘望魚價每公斤都超過十令吉,這也說明了市場缺貨,價錢也跟著漲。

主廚出身的蔡光明,每天都會煮上逾40道家庭便菜美食佳餚,若有甘望魚穫,他都會煮上幾道不同味的甘望魚應市。

應要求,他以甘望魚為食材,煮上六道不同口味的家庭便菜,其中有咖哩甘望魚、三味甘望魚、豆醬甘望魚、阿三甘望魚、清煎甘望魚及三拜甘望魚。

他指出,甘望魚肉質鮮甜,怎樣煮它都出味,也深受食客們的歡迎。甘望魚在他手中可煮出10道不同的佳餚。

蔡光明形容,甘望魚在各類魚鮮當中是最好發揮的海鮮魚。

他從事經濟飯檔已約廿多年了,來柏卡卡花園開檔也約5年了。以前的甘望魚價便宜,一公斤約只塊多兩塊,中等魚每公斤也有十多尾,當時真的平價。

現在甘望魚的貨源較少,價格也高了,做經濟飯檔這一行,也是希望賣便宜一點,讓客戶吃得飽也吃得好。

黃惜葉:百吃不厭
甘望魚餐桌上“常客”

巴里文打家庭主婦黃惜葉表示,她是吃甘望魚長大,不止是她,相信許多人都會和她一樣,甘望魚她是家中桌上的“常客”。

談起甘望魚,黃惜葉去到巴剎,總會特別留意甘望魚。

她說,甘望魚少骨,肉雖不多,但入口留香,尤其是巴里文打靠近附近幾個漁港,魚販們常會把剛回港的新鮮甘望魚帶來巴里文打一帶售賣。

“只要魚新鮮,只是簡單放一點鹽,清水加火清蒸數分鐘即可上桌,配上小辣椒酸柑,它已是一道佳餚美食。”

黃惜葉說,甘望魚對各家庭主婦來說,它是最平價的魚類,買回家也可以多種煮法,要煎、咖哩,阿三、冬炎、燒烤、清蒸、醬蒸等都可變化,百吃不厭。

採訪後記

魚穫漸少成漁民隱懮

我本身來自角頭漁村,從小吃甘望魚長大,以前小時候,我父親是一名漁夫,以捕捉只仔魚為主,所以我家裡的只仔魚從不缺貨,而且吃的都是剛從海上捕回來,新鮮程度可想而知。

後來我父親轉行,開店了,雖然少了免費只仔魚,但家裡桌上菜餚每餐還是魚吃,甘望魚、龍舌、帶魚、只仔魚、三牙、白鯧等都有。

經過多年的轉變,以群組魚為主的只仔魚越見越少,目前要以量為主的海魚,以甘望魚排首,沿岸許多淺海稜網漁民及深海圍網船民也是靠甘望魚維持生計。

在採訪甘望魚系列中,最為平價的甘望魚,竟是帶動漁村經濟的其中一種海魚。有甘望魚盛產的季節,整個漁村都會動了起來,生氣勃勃。

從漁民的口中,他們在近幾年,對於甘望魚穫的逐漸減少多了一份隱懮,為了追魚,他們不惜要去到更遠的海域,所冒的風險也在增加。

在跟隨他們親自往海上親身體驗漁民生活,見證了捕魚業的競爭,也瞭解捕魚業的辛勞,他們的汗水換來的是市民們桌上的佳餚美食。

新生代漁民漸少

新生代漁民越來越少,漁民本身有許多也不鼓勵孩子下海,轉上陸路發展。目前,漁民尚有政府津貼柴油、生活費,若這些津貼被取消,是否會讓更多漁民消失?

我在想,甘望魚群是帶動經濟的重要魚穫,若甘望魚也像只仔魚一樣的慢慢消失,我們還有甚麼魚吃?政府這方面有沒擬定一些對策或深入研究,如何保護或增加甘望魚的繁殖與產量,讓漁民生計能持續,漁業也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