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半飽的健康危機

睡半飽的健康危機

研究發現,睡半飽影響判斷力和學習,還會損傷免疫系統,更容易生病,你該怎麼辦?
康健雜誌88期 文.李怡嬅

睡眼惺忪的醫生趕來為你或家人開刀,睡半飽的駕駛為你開車、開飛機,你會放心嗎?

一月刊登在《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剛睡醒時,睡眼惺忪、反應較慢、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下降,就跟四杯啤酒下肚後的微醺感一樣,相當於血液中含有0.08%的酒精濃度。

澳洲去年夏天一項研究也發現,人們剛剛醒來的前3分鐘,判斷力只有平常的一半(51%),且會影響學習或工作表現長達2個小時。

你應該有過這樣的經驗。美夢正酣,卻被無情的鬧鐘吵醒,心不甘情不願地起床,頭昏腦脹得像灌了鉛一樣,直到喝了咖啡,才能清醒。

還有人因此有起床氣。一名30多歲,常需早起出差的企業女主管就表示,頭重腳軟的狀態,常使她早上情緒不太穩定。

科學家稱這種睡眼惺忪的狀態叫「睡後遲鈍」(sleep inertia)或「睡一半」。

睡一半比完全沒睡更糟
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指出,已經有研究發現,睡一半的學生,學習效果最差。

這項實驗把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讓學生有充分的睡眠,第二組讓學生完全沒睡,第三組讓學生睡一半,第二天考試成績發現,睡一半的學生比完全沒睡的成績更差。

對於常常在半夜被叫醒,得緊急出任務的人來說,尤其危險。

最常見的就是輪班待命的醫師。一名住院醫師表示,有時卸下一天的疲累,進入夢鄉沒多久,就接到醫院的緊急呼叫,匆忙趕到醫院,面對出了車禍、需要緊急動手術的病人,或是不明原因的急症病患。

他坦承此時的反應的確比白天來得慢,所以總是提醒自己更謹慎地做判斷。

119救命英雄也不遑多讓。台北縣消防局南勢分隊教官吳坤哲也認為,睡一半時出任務,精神會較恍惚。

此外,睡一半就勉強起身開長途車的駕駛員,更容易發生意外。

半夜被哭鬧小孩叫起來的媽媽,也飽受煎熬。

長期睡一半造成的睡眠剝奪,更會造成免疫系統改變而容易生病,也會導致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平衡,進而自主神經受損,產生心悸、盜汗的症狀,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世杰指出。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信謙解釋,長期睡眠剝奪的人,體內血糖的耐受度會降低,造成胰島素抗阻,進而產生新陳代謝症候群、甚至是高血壓、糖尿病等。

大腦需要時間甦醒

從清醒到睡著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同樣的,要讓大腦甦醒,也不能操之過急。

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李宇宙說,即使大腦中掌管睡眠的生理時鐘,也就是下視丘的神經核醒了,但掌管其他學習、分析等部位的功能卻不一定在能「同步」清醒。

而睡一半的人,可能是睡眠已經進入深睡期,此時大腦可能正在進行記憶的吸收、重整,卻在「不該醒時醒來」,此時大腦需要更多時間恢復意識。

如果想要擺脫睡後遲鈍的不舒服感,或者一起床就需立即解決問題的人,睡眠專家們給了以下的建議:

不要馬上起床,多躺5~10分鐘,想一些愉快的事情,讓大腦慢慢回神。

慢慢起床,許世杰醫師建議,「享受一下東摸摸西摸摸的樂趣,」大腦其他功能會隨著漸漸甦醒。

深呼吸。先緩緩吸氣、彷彿吸到頭頂,再將所有的氣吐出來,停兩秒鐘再做一次,會感覺神采奕奕。

喝點水。讓身體知道新的一天要開始了。

用冷水洗把臉,會讓頭腦清醒一點。

簡單的伸展操,可以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喚醒身體其他部位。

如果起床後得馬上操作機器或判斷事情,喝杯咖啡,至少能保持2~3小時清醒。「但下午4點以後儘量不要攝取咖啡因,」許世杰呼籲,因為可能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做適量運動。許世杰建議,運動能提高免疫力、恢復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平衡,也能幫助工作時的清醒。

培養工作的認同感及責任感。聽起來似乎很八股,但醫生及119救護隊員就是憑著這股強烈的使命感,在生死關頭搶救性命。

消防局教官吳坤哲說,一聽到鈴聲大作,體內的腎上腺素會急速上升,迅速恢復精神 。

傳統文化一直叫我們「一日之計在於晨」,醫界還是勸告大家,如果你睡不夠、硬生生被叫起來的話,「起床後2個小時最好不要安排精細、複雜且需要判斷力的工作,」許世杰醫師強調,了解自己的生理時鐘,才能掌握工作時效、且能避免嚴重的錯誤發生。(審稿專家: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楊建銘)

[b]關於睡眠的七大迷思

一般人不吃東西,撐個十來天都沒問題,但要人連續三、五天不闔眼,可是不容易辦到的事。究竟人為什麼需要睡覺,一覺睡到自然醒的秘訣在哪?

以下摘錄《健康好眠》第一章的「睡眠與身心健康」,讓長庚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醫師破解你的睡眠迷思,重尋床上的幸福。[/b]

康健雜誌85期 文.編輯部

1.人可以不睡覺嗎?

關於睡眠的重要性目前有好幾個理論可以解釋,其中一個理論認為睡眠是為了讓身體休息,減少能量消耗。在睡眠的時候,身體損耗的細胞會開始進行修補。

另一個理論指出,在睡眠的時候,會經歷不同的週期,每一個週期都會對腦部產生不同的作用。整個睡眠週期可以包含兩大類︰非快速動眼期(NREM)與快速動眼期(REM)。

在進入「非快速動眼期」(NREM)的時候,隨著腦波愈來愈慢就漸漸進入深睡期。深睡期對身體的修復很重要,人如果有足夠的深睡期的睡眠,他睡醒時就會覺得身體休息足夠。

所以睡眠對腦部、對身體的各種功能都很重要。

2.一天睡多久最好?

每個人受基因的影響,睡幾小時最好都不太一樣。平均來講,大約一個人睡眠時間約7~8個小時,但這個數字往往隨著社會演變,愈工業化的國家睡眠時間往往愈縮短。

睡眠時間究竟需要多久?不僅取決於個人的需要,還來自於社會環境的影響,最好的標準取決於你平日睡醒之後的感覺,你醒來之後精神好不好、身體的感覺很輕鬆、日常生活會不會受影響。

3.不同年齡對於睡眠有什麼需求?

一般來講,小孩子需要比較多的睡眠,因為他們的身體與腦細胞都在成長。剛出生的嬰兒一天當中大部份都在睡覺,而且有較多REM的週期。

隨著年紀愈來愈大,睡眠的時間會愈來愈短,18歲以後一直到老年,所需要的每天睡眠總數應該是差不多的。

很多人以為老年人不用睡那麼久,其實這是不太對的。老年人需要的睡眠跟成年人一樣,只是老年人的睡眠會變得很淺,很容易被打斷,因此白天就常需要補充睡眠。

4.早睡早起健康嗎?

早睡早起比較健康,這對中年以上的人而言是比較正確的,這比較符合中年以後的生理週期。因為中年以後我們的褪黑激素會分泌得愈來愈早,所以就會傾向愈來愈早睡早起比較舒服。

熬夜會不會傷身體也要看狀況,如果你的睡眠時間跟社會習俗不同,就可能影響到睡眠品質,造成你長期睡眠不足。這樣就可能有傷身體,造成健康問題。

所以不論是早睡早起或是晚睡晚起,重要的是睡眠過程不會受到很多干擾,能順應自己的生理時鐘是最好的。

5.長期睡眠不足會發生哪些後果?

睡眠不足最明顯後果是導致白天的表現很差,甚至會有意外。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免疫力,生病較不容易好等。最近也發現睡眠不足的人血糖的控制較不好、甚至較容易肥胖、消化方面常有胃腸方面的疾病。

對小孩來講,睡眠不足會影響小孩的生長荷爾蒙,因為小孩的生長激素是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期間分泌的,所以深睡期不夠的時候,就不會分泌生長激素。

所以睡眠除了精神上的滿足,對身體健康上的影響也很大。

6.老是睡不飽,是生病嗎?還是有嗜睡症?

老是覺得睡不飽,有可能就是嗜睡。嗜睡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睡眠障礙反應出來的一種症狀。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打鼾缺氧造成呼吸中斷,睡眠被打斷而睡不飽。另外像「肢動症」睡覺時腳會有抽動的情形,這些肢動會造成腦部有醒波跑出來,所以睡眠會被中斷,容易睡不飽。

另外像是感冒、病毒感染、鼻塞、關節炎、精神疾病、慢性疾病、用藥造成的嗜睡等等,都會讓人睡得很淺,而睡不飽。

7.睡午覺好不好?

根據國外的觀察,小孩子是一定要睡午覺,年紀愈小,需要睡覺的次數愈多,到了小學之後,就不一定要睡午睡了。所以,午睡好不好,還不是很確定。

如果你下午容易精神不好,建議可以小睡一下,但最好不要超過半個小時,睡超過兩小時以上會更累,因為進入快速動眼期,那時起來反而會覺得更累。

睡到自然醒的7個關鍵

睡到自然醒,是人生一大樂事,對總是睡不夠的台灣人來說,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有七個起床儀式,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康健雜誌60期 文/黃惠如

天氣愈來愈涼,一早要爬出溫暖的被窩,真是一大酷刑。

更何況台灣人總是睡不夠。根據最近一項比較兩岸三地台北、上海、香港睡眠品質的調查,台北人睡得最少,平均一天只睡7.7小時。

如果你總是快要遲到了,才費力地起床,一整天無精打采、哈欠連連,你需要的是儘快設定起床的儀式,這些儀式將能幫助你不用調鬧鐘,也能愉悅地睜開眼睛。

改變總是比較困難,但想想看,每天起床的時間是一天的開始,如果能快樂地起床,一天必能心情舒暢。

1.定時

你一定聽過每天定時上床睡覺非常重要,如果你就是做不到,試試看每天定時起床,不消6個星期,實際的睡眠節奏就會與你的生理節奏相符,「規律對設定生理時鐘非常重要,」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系教授馬思認為。

所以也別回去睡回籠覺,這樣會讓生理節奏更混亂,一旦睜開眼,不要猶豫就起床吧。

就算週末也得保持這樣的規律。如果你每逢週末就通宵達旦,隔日再睡到中午,馬上你就會知道痛苦,星期一又要哀聲連連地起床。

馬思教授建議,就算週末熬夜,還是要在固定時間起床,中午睡個小午覺補眠,不過這種事還是愈少愈好。

2.陽光

如果早起對你而言,是不可能的任務,那就讓陽光來幫助你。因為那些全光譜的陽光可以調節血清素(serotonin)和褪黑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當受到光線照射,血清素會使身體的代謝加快,當天晚上就會早點想睡,隔天也就會早點起床。

如果沒辦法一早起床就去徜徉在陽光下,也可以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或是準備一盞明燈,鬧鐘一響就打開。堅持下去,有一天你會發現,在鬧鐘響起前你就精神奕奕地起床。

3.聲音

有沒有發現你很容易隨手按掉伴隨多年的鬧鐘,因為大腦習慣忽視熟悉的聲音,因此,可以準備兩、三個鬧鐘輪流著用,或者浪漫一點用音樂叫醒你,因為音樂會促進腦中氧氣與血液的流動,讓身體也想律動起來。

聽什麼音樂好?《活力充沛24小時》的作者南西.曼森建議,如果想提振元氣,可以選類似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的音樂;想要一早就精力充沛,可以選舞曲。

4.深呼吸

起床後,深呼吸可以讓身體踏出舒暢的一天。先緩緩地吸氣,彷彿吸至頭頂,再將所有的氣吐出來,停兩秒鐘後,再做一次,可以讓身體充滿早晨新鮮的空氣,一天也容易神采奕奕。

5.水

一起床後,馬上就去找水喝,會讓身體知道新的一天要開始了。而且人類在睡眠時間會發汗約一杯水的量,若前一晚喝了酒,更會讓身體如同置身沙漠一般,所以先喝水,然後進廁所將老廢的物質排出,會讓身體很舒服。

6.香味

香味也會刺激腦部,提高知覺機能,趕走睡意和疲勞。所以有人一早煮咖啡,用咖啡香叫醒自己。如果你的陽台上種有香草植物,也可以在洗臉檯上放滿水後,摘一片薄荷浸泡水中,薄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此舉也有益於皮膚。

7.甜味

一早起床總覺得暈頭轉向,因為經過一夜的消化,此時腦中毫無營養,腦部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這時馬上補充含有甜味的食物,如香蕉、蘋果,馬上會有效果。

試試看,美妙的清晨正在等著你。

thx 4 sharing…

谢谢分享。。。^^

好棒的贴!谢谢你哦
我四年都没睡好,就快变老人了

下面是引用h2o于2006-05-10 08:46 AM发表的睡半飽的健康危機:
睡半飽的健康危機

研究發現,睡半飽影響判斷力和學習,還會損傷免疫系統,更容易生病,你該怎麼辦?
康健雜誌88期 文.李怡嬅

我每天睡一半也沒問題啊。。腦筋清醒得很。。

谢谢你的分享,我一年里都没有多少日子是可以睡到自然醒的。 [s:6]

我一年也没几天是睡得香甜又安稳的…
看来没多少个人拥有好的睡眠质量啊~~~

我会好好提醒我身边的人了。。。

我喜欢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