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未來人:妖怪狀"素食者"和類侏儒的"肉食者"

科學幻想有時就是科學發展的前提。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威爾斯在《時間機器》中構思了人類在今後80萬年中的發展,最終,人類將分成二類:一類是妖怪狀的“素食者”,另一類是類似侏儒的“肉食者”。後者為前者幹活,作為報酬,前者成為後者的食物。威爾斯是從社會學角度展開想像的;基於當代科學,從人類學和環境學出發,對人類的發展以及有關未來地球人的問題完全可作另一番科幻設想。

根據長期調查,人的身高儘管在不斷增長,但因勞累過度和精神緊張,至2050年,人類將停止長高。本來,緊張能刺激腦垂體產生生長激素,然而過分緊張又會使我們的身體分泌更多的物質去對付緊張造成的負擔,從而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也就是說,至2050年,人的身高已達到頂點,此後就是零增長。由於“馴化效應”在所有被關養或馴養的動物中都會出現,而人猶如“馴養”在“混凝土堡壘”中的高等動物,所以人的生物變化也在繼續進行;未來人的額頭會越來越高,頭更圓更大,能為大腦提供更多的空間。隨著食品的工業化生產和加工,人的臼齒逐漸退化或乾脆不長臼齒。生存鬥爭不復存在,生活條件優裕,人體磨損減慢,人的平均壽命繼續增加,中青年活力期延長,這也是“馴養”的結果;雖然如此,能衝出120歲大關的人仍屬少數。至於手指變短變細,這是為了適應人類自己發明的器械,如人們稱之為“老鼠鋼琴”的微鍵盤和微型電腦。環境污染造成男性精子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於是基因工程師們利用海豚和有袋類動物的基因,使人的生殖能力和智慧大為提高。

很久很久以後,在人類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濫用資源和溫室效應不斷導致災害性氣候、陸地面積越來越小、居住和飲食不斷受威脅等)以後,新的冰期終於來臨,墨西哥灣暖流消失,大陸陷入酷寒,大量的冰塊征服了陸地,人類和其他動物無法繼續生存,終於滅絕。唯一的例外是螞蟻,它們能承受長時間災難,任何時候能應付環境的惡變。經過各種突變,螞蟻進化成有高度科學文明和感官極端發達的“臨時地球主人”,它們對振動、氣味、時間、磁場等的感覺極為靈敏。作為人類的“接班人”,螞蟻完善了集體觀念、組織意識、專業分工,甚至發明瞭相當複雜的語言。

昌明的科學使螞蟻能解開自己的基因密碼以及許多其他生命的基因密碼,它們在考古挖掘中發現了人類文明的殘余,發現了人體組織,最後通過克隆複製出人。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螞蟻科學家把螞蟻的基因混入了人的基因,於是出現了兼有人類和螞蟻優點的新地球人。

又過了很久很久,人類——新地球人重新佔領了地球,在新的人類面前,螞蟻仍是低等動物。但是新人類作出了嚴格規定:不許克隆地球人、不許濫用資源、不許污染環境、不許污染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