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工業區間修車 陳福祿靠雙手闖天下

本期行業:流動修理腳車和摩哆

一場車禍大腿骨折,變得行動不便,老翁不甘向命運屈服,選擇做回老本行,當起流動修理腳車和摩哆的遊牧人,不但靠雙手養活自己,還在事業上闖出另一片天。

往來麻坡柔叻工業區的民眾,經常會看到一輛載著滿車零件的“老爺車”穿梭在工業區內,時而停留在樹蔭下,一個孤身默默在為人修理腳車和摩哆的老伯,他就是71歲的陳福祿。

陳福祿到處流動為人修理腳車和摩哆,純熟的修車技術,不但解決了許多工業區外勞代步工具“漏風”的苦惱,也為住在工業區內居民,省下推車到工業區外維修的路程,方便了別人,也為這類幾乎絕跡的流動服務行業,重新注入新生命。

陳福祿年輕時,曾在禮讓縣丹絨亞葛一英里半開設腳車店,后來,因為社區道路不通,生意受影響,輾轉到柔叻工業區開店。

以為從此安居樂業的陳福祿,卻歹命一波三折,一場車禍,左大腿骨斷,造成行動不便,再加上當時店租租金太高,無法負擔,于是甘脆結束營業。

腳部受傷在家修養了近2年的陳福祿,幾乎將積蓄用光,后來他認為以其“坐吃山空”,不如靠雙手做點事。

為了不連累家人,他決定重拾老本行,用熟悉的修“車”經驗為人服務,換取三餐溫飽和生活費。

當時,他毅然掏空2000令吉儲蓄,再向友人借取3000令吉,買下一輛二手“老爺車”,帶了幾樣“家伙”便這樣的做起流動修理腳車和摩哆行業。

陳福祿說,當時他沒有十足把握,后來他嘗試到工業區內闖一闖,不料,竟開啟了這里的修車“市場”,並在一年多后,將友人的錢都還清。

曾倒貼錢修車

遇到自己的車輪爆胎,還要倒貼修車!

陳福祿說,有時倒楣起來,一天的工錢不只血本無歸,甚至還要倒貼。

“例如,有一回,當天生意非常好,賺了近260令吉,但在回家路上,車子到了路口,2個車輪突然爆胎,車子拖到修車廠后,又發現離合器(CLUTCH)也壞了,總共花了700多令吉維修,害我空歡喜一場,還要倒貼錢修車。”

偏遠地方 也面對競爭

原以為在工業區修理腳車是獨門生意,不料也面對外勞的競爭。

初到工業區開始流動服務的陳福祿,原以為可以獨霸這里的整個維修市場。

不料,后來才發現工業區有許多外勞包括緬甸、越南、孟加拉籍外勞都會修理腳車,有些甚至還在宿舍里當起“老闆”,為其他同鄉提供服務。

“讓我出乎意料之外,連在工業區這個偏遠的地方,維修腳車這冷門行業,竟也會面對競爭。”

雖然感受到強烈競爭壓力,陳福祿始終沒有放棄,抱著“多少也有一些生意做”的信念,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慢慢的以信譽和老練工藝,贏得當地外勞和居民的信任和光顧。

他說,工業區尤以家具廠最多,羅厘進出頻密,難免道路會有散落的釘子,這里的交通工具最容易“碰釘”而爆胎。

“我大部分是修補腳車和摩哆的內、外輪胎,也兼為摩哆更換黑油和維修。”

靠天吃飯 波折重重

流動服務波折重重,遊牧人陳福祿感嘆“賺吃”常遇流氓找碴、警察路檢不過關、遭市議會取締。

陳福祿說,修理腳車和摩哆其實所賺不多,一條內胎頂多只是賺2令吉,生意好的話,一天累積,大概只賺幾10令吉;不過,卻也引來心懷不軌的人注意。

他說,5年內,他共至少3次遭遇華、印裔前來鳩收保護費,令他感到威脅和無助。

他也透露,這一行生意不好做,有時賺了幾塊錢,還要被路檢的警方罰款,沒有執照又被議會取締,一個月有時遇上兩三次,讓他喘不過氣來 。

還有,流動行業頂上無瓦,只能靠天吃飯。

陳福祿說,雖然工業區內有樹蔭遮陽,不必日曬,但下雨時,就無處可躲了,只好乖乖收工回家。

比手畫腳 與外勞溝通

一個月只工作14天。

陳福祿說,每天上午9時準時開工至下午2時30分,午膳后,下午4時再工作至下午6時收工,生活有規律,也很充實。

“在這里工作四五年,雖然收入不定,有時一天可以修理十多輛腳車,有時連一輛也沒有,但每月至少也有1000多令吉,足夠個人花費。”

他說,雖然在工業區為人修理代步交通不受約束,但卻有冷旺期,例如外勞月頭剛發薪,及月尾薪資用盡了,都不會來光顧,每個月只有在7日至20日才有生意。

陳福祿說,最令他頭痛的是外勞語言不通,很難溝通。

他說,在這里最好的語言就是比手畫腳,只有肢體語言 ,才能“無往不利”和外勞溝通。

他透露,外勞雖單純,也有奸詐的,例如修好腳車不還錢、趁人顧客多不注意時推了腳車就溜,有的是不聞不問的拿了零件就走,各式各樣的人格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