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回歸社區不發病 鄰居相處掌握要領

精神疾病的人身處在我們周圍,也許從談吐、外觀可以明顯辨認,有些卻無法從外表辨識。前陣子接連幾起精神病患鬧事的新聞,讓許多人認為應把這些人「嚴加看管」、「關起來」,不過這對精神疾病復健來說,反而更不易治好。若社區中有精神病患,只要控制良好、主動給予關心,精神病友仍可和大家一起生活。

預先了解 須住院者為少數
精神疾病包括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及憂鬱症等,但需要被留在醫院觀察治療的只有少數,像藥物控制不佳、有嚴重傷害行為等。即使留在醫院治療後情況好轉,仍須回到社區,過著與常人無異的生活,才是最好復健方法。床位嚴重不足,也是讓應在醫院治療的人無處可去。

平日接觸 了解就醫情況
精神病患若固定就醫、治療較好,即使嚴重者也會在醫院的追蹤名單,最怕家人未同住或不理睬,放任未定期看醫師,病況就會越糟。建議家中有精神病患,應帶他看醫師,而為了居住環境和諧,若發現鄰里有精神病患,可請里長協助了解,是否有就醫、治療習慣。

培養個人興趣
無論是哪一種精神疾病,患者都應在急性期治療過後,也就是在恢復期開始找到有興趣做的事,例如畫畫、烘焙、做手工藝等,甚至能夠到社區活動中心參加才藝班,一方面可當做復健活動;另一方面鄰里也可多了解患者個人,幫助他一起注意自己的情緒以及病情變化。

規律生活作息
應讓精神病患保持規律生活作息,每天固定時間起床、活動、運動、休息、睡覺,有助病情恢復。甚至讓他在社區中固定從事勞動服務等,給予言語鼓勵或甚至一點金額報酬,都會讓他擁有生活重心,過著有目標、有意義的生活。

安靜聽他說話
精神病患有時會喃喃自語或想找人訴說,若病患本身狀況是自己熟悉的,建議可以靜靜地聽他說話,不要反駁他、激怒他。但若是不熟悉的狀況下,建議先與家屬或與清楚病患情況的鄰居連繫,所以里長平時應留下家屬連絡方式。

社工說 多點耐心和包容
精神病患最好的復健方式,是讓他回歸正常生活,所以旁人在面對精神病患時,口氣要緩和些、情緒緩和、有耐心,以免他們受到壓力和刺激,反而易發病。

緊急狀況 小心攻擊行為
若患者出現傷害自己或別人、破壞的情況,先報案,或通知原就醫的醫療院所。通常病患會出現攻擊行動,是因為已有一段時間未就醫、未吃藥,所以平日最好也要知道患者在哪裡就醫,以及治療情況。

家屬必須安撫
患者出現攻擊、破壞行為,及顯露過份擔心和害怕時,不熟識的人不要靠近,以免讓患者更不安,建議應請家屬出面安撫,而且不應露出嫌惡的表情,也不要表達與他觀念相反的意見,不可與他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