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粒子偵察腫瘤部位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發出一種納米粒子,外表呈棒狀,可以隨血液流動,“偵察”腫瘤部位,從而有效消滅腫瘤。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英國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報告說,腫瘤部位的血管通常會有病態變大的孔洞,納米粒子進入這些孔洞中會刺激周邊組織,使機體發出一種類似有傷口要求凝血物質聚集的信號。

此時,另外一種攜帶藥物的“攻擊型”納米粒子就會循信號而來,幫助消滅腫瘤。

通常情況下,注射的癌症藥物最終抵達腫瘤部位的比例非常低。科研人員過去也曾研發出一些同時肩負“偵察”和“攻擊”兩種功能的納米粒子,與常規方式相比可將有效抵達腫瘤部位的藥物量提高幾倍。

這研究顯示,把“偵察”和“攻擊”兩個功能分開,抵達腫瘤部位的藥物量與常規方式相比提高了4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