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星尘号"结束7年孤独飞行 带回彗星尘埃

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美国太空探索的大年。除了航天飞机又恢复夜航飞行、国际空间站建设速度加快外,年初的“星尘”号飞船回归、为地球人带回彗星尘埃,也是一项重大成果。

一、“星尘”号带回彗星尘埃
美国西部时间2006年1月15日凌晨2时20分,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在孤独飞行了7年,飞完将近30亿英里漫漫旅途之后,“星尘”号完成了“非常完美的着陆”,如约抵达了美国犹他州盐湖城西南的空军实验训练基地,为人类首次带回了彗星及星际尘埃样本。

据美国宇航局日前的新闻发布,一年来,大约有170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在研究分析“星尘”号飞船带回的“维尔特2号”彗星的尘埃及其他星际尘埃,科学家们在今年12月15日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7篇研究报告。科学家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所有7篇研究报告都表明,当太阳系生成时,宇宙发生了极大量的物质混合。

“星尘”号飞船为人类带回的是“第一批来自地球、月亮体系之外,原始的固体样本”。这些样本携带的信息之丰富,另科学家们感叹不已!他们说,彗星尘埃真像是一座“宇宙动物园”,使地球人类看到了在太空“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各种物质”。

美国宇航局“星尘”号项目专家们相信,大约有一百万彗星及星际尘埃样本被“星尘”号飞船带回了地球。这些样本中的大多数,微小到不及人类头发粗细的十分之一。这些微小的尘埃可能保留着46亿年前太阳系生成时最原始的信息。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寄希望于这些远道而来、微小而珍稀的粉末,希望它们能够帮助人类了解行星及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的起源。

二、初步成果:改变科学家对彗星成份的认识
“星尘”号飞船于1999年2月发射升空后,围绕太阳飞了3圈。在飞行过程中,“星尘”号还遇到了三次巨大的彗星碎片喷射,撞击之猛烈达到了每秒百万粒子。2004年1月2日,“星尘”号飞船飞进“维尔特2号”(Wild2)彗星147英里的地方,拍下了太空冰山的高清晰度照片,并采集了星际尘埃的颗粒。

今年3月13日,美国宇航局首次公布了星际尘埃样本研究的初步成果。“星尘”项目科学家表示,“星尘号”飞船从彗星“维尔特2号”带回的尘埃粒子中,含有从太阳形成早期喷射到太阳系边缘的高温物质,是这些物质形成了彗星。

“星尘”项目首席科学家唐纳德·布朗李说,我们在太阳系最寒冷环境的物质中发现了多种高温形成的矿物质。这一发现改变了科学家们对彗星构成的认识。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彗星主要成份是冰、尘埃和气体,是在太阳系外围寒冷地带形成。“星尘号”带回的样本表明,不同彗星的成份并不类似,也有各不相同的历史。布朗李认为,“维尔特二号”彗星的形成历史比科学家预想的要复杂。

三、华人科学家设计了粘住尘埃的“大网球拍”
“星尘”号飞船上粘住彗星尘埃的搜集器,是一个约45厘米见方、像大网球拍一样的气溶胶网格,这是由参与“星尘”飞船项目的唯一华人科学家邹哲博士设计的。

邹哲博士在设计“大网球拍”时,使用了气溶胶材料,他解释说,因为气溶胶具有许多独特品质,非常适合于太空作业。邹哲表示,实际上有许多好材料可供选择,但那些材料承受不了太空的严酷环境。选中气溶胶的首要原因在于它是透明的。在太空搜集非常微小的尘埃时,如使用不透明的载体,科学家就可能看不清。

在“星尘”号返回后,邹哲博士网上回答问题时说:“开启尘埃标本罐,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时刻,因为我们终于能看清到底抓到了什么。在实验室里,我们做了很多次实验,想搞清如何能抓住尘埃粒子,但却无法知道彗星尘埃是什么样,只能靠想象。我们相信在地球上有类似物质。实施‘星尘’号飞船项目的原因在于,彗星对地球上生命与水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这个项目也许有助于证实‘地球上的水与可能来自彗星,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与彗星有关’的假说”。

为“星尘”号项目奋斗了22年的邹哲博士表示,他希望,这项研究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

四、美国宇航局“发现计划”雄心勃勃
“星尘”飞船探测项目是美国宇航局“发现计划”的第四项。

“发现计划”是美国宇航局雄心勃勃的行星探测系列项目。多年来,美国太空探测的庞大开支及其实用性一直受到美国纳税人的质疑,美国宇航局在向联邦政府申请科研经费时,也颇费思量。因而,美国宇航局在1994财年正式启动行星探测“发现计划”时,提出了更快、更好、更省的方针,要求连续进行科研目标高度集中、而又花钱不是太多的项目,以解答太阳系内不为人类所知的行星之谜。

“发现计划”项目一般以三年为发展周期,侧重于使用3年内能够研制成功的小型探测器,总预算一般不超过2.99亿美元。已实施的探测项目包括:火星漫游者探测器“勇气号”与“机遇号”、水星探测器“信使号”、“深撞击”号及“星尘”号等,都是“发现计划”的预定项目。

带回彗星尘埃?又有新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