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螢光蕈 嬌羞藏竹林

接連幾天的滯留鋒面,為嘉義阿里山區帶來午後陣雨,阿里山竹崎鄉光華村頂笨仔地區一處竹林,一朵朵小巧的螢光蕈,在夜間散放淡淡螢光,宛若灑落地面的星星,讓訪客們驚呼:「好特別!好可愛!」
維護這片竹林的居民劉佳縣回憶,這塊祖傳一百六十餘年的竹林,長久以來就有螢光蕈蹤影,老一輩的人不知這些夜晚發出螢光的東西為何,都稱之為「鬼火」。
劉佳縣說,每年五月至十月間,竹林裡便可發現螢光蕈蹤影,每株螢光蕈約可存活三天,但極易受損夭折。整個竹林,螢光蕈少則數十朵,最多有近三百朵的紀錄,每逢雨後最為茂盛,今年他還依據觀察紀錄勤加灌水,成功讓螢光蕈在四月間就綻放光彩。

森林60隻飛鼠出沒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張焜標指出,螢光蕈發光的原因,目前仍不明,它常見於竹林腐敗的竹節、竹葉間,夏天高溫、潮濕環境最利螢光蕈生長,目前文獻記載,森林植物中,螢光蕈是唯一會在夜間發光的植物。
至於螢光蕈是否可食用,張焜標說他不清楚;劉佳縣則表示,老一輩都告誡稱螢光蕈具微毒、不能食用。墾丁社頂公園竹林也有螢光蕈出現。
除了螢光蕈,附近森林在蓄意保護下,也常有約六十隻白面鼯鼠出沒,這些可愛的小動物不太怕人呢。

螢光蕈小檔案
學名:Mycena chlorophos
別稱:螢光菇或螢光小菇(日本稱夜光茸)
體型:約六至十公分
特徵:夜間發出螢光
發光原因:目前仍不明
生命周期:每株約可存活三天

白面鼯鼠小檔案
學名:Petaurista alborufus lena
俗名:飛鼠
特徵:頭軀幹長35~43公分,尾長44~48公分;頭與體背面暗赤褐色,臉部及腹部呈白色,飛膜由前肢擴展至後肢之髁(音同客)關節
習性:夜行性哺乳類動物,以嫩芽、嫩葉、種子及果實為主食
分布:海拔1000公尺以上至3000公尺的原始林地
1.jpg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