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邦刁灣發展快速 10個住宅區包圍新村 走進萬邦刁灣


萬邦刁灣入口建有村牌,來到這裡,便是抵達這個全國最大的新村了。


萬邦刁灣四周擁有許多廢礦湖,生長了蓮篷,蓮子清脆香甜好吃,在萬邦刁灣街上有人擺賣。


萬邦刁灣村內的地標,是這個種有大樹的特別交通圈。


村民的屋子翻新建成磚屋,右邊種有紅毛丹樹。


萬邦刁灣華小的左邊是校舍,右邊是大禮堂。


萬邦刁灣村入已有百年歷史的“菜園屋”,一些已人去屋空。


邦刁灣大街,也是村民購買日常食用品的地方。

萬邦刁灣晉升為全馬第一大華人新村後,雖然村地面積沒有擴大,周圍環境的發展卻非常快速,佔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目前,萬邦刁灣的周圍已建了約10個花園住宅區,把整個新村包圍起來,使到它的發展,在近年來起了很大變化,估計目前已增加了1千所房屋和店屋。

原本村內已有約2千所房屋和店鋪,加上後來建起的約千所花園房屋和店屋,至今這個地區已共有約3千所房屋和店屋。看來往後還會繼續增加,美好的前景讓村民期待。

早年每戶都種紅毛丹樹

萬邦刁灣也是著名的“紅毛丹村”,早年家家戶戶門前都种有紅毛丹樹,是一個具有特色的新村。

到了結果季節,紅毛丹結滿枝椏,一片紅綠交映的果實,形成了一道美妙的村景。小孩最快樂,陪著大人采摘分享,一家大小樂融融。

過後,村民因重建房屋而大量砍除紅毛丹樹,但今天在村內走動,依然可以發現它的蹤影。紅毛丹季節時,村民也采摘擺放在萬邦刁灣大路旁售賣,賺點錢幫補家用。

孩子送到金寶求學2華小人數不到500

雖然萬邦刁灣人口過萬,但這裡兩所華小的學生人數加起來還不到500名;其中萬邦刁灣華小只有約300名學生,毓英華小則有約100名學生;村內唯一的淡米爾小學,也只有約100名學生。

學生人數不多,主要是不少村民把孩子送到鄰近的金寶學校去求學,另一原因是年輕人外遷流失學生。

約10%村民“跳飛機”
老村民靠耕種養魚謀生

目前仍然有村民“跳飛機”到外國去工作,但估計人數已減至約10%;也有村民到鄰國新加坡去工作。

老一輩村民過去多在礦場擔任礦工,在錫礦沒落後,今日主要是耕种、養魚和做廠工。

村內約有60餘個魚塘

估計這一帶有60餘個魚塘,但只是約10%擁有臨時地契。他們希望地方政府發出地契給他們,讓他們安心養魚。這些魚塘的大小不一,從半英畝至10餘英畝之間,但很多都是屬於政府地。

霹靂州政府多把廢礦地撥作發展屋業用途,往往忽略了村民的需要;村民希望獲得州政府撥地耕种和養魚,謀求一家溫飽。

為了提昇基建減少水患問題,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去年到訪萬邦刁灣時,宣佈撥款150萬令吉提昇村內30餘道溝渠,目前已動工了。

其餘工程包括修路,加寬村內數十年來的窄路,以及重鋪瀝青、提昇道路安全行駛等;此外,也改善垃圾問題、建設涼亭,以及積极計划建設休閒地方,讓樂齡人士等使用。

張國強:高峰期村民達2萬餘人

在萬邦刁灣出生和居住了至少37年的國陣克蘭芝州選區協調員張國強向星洲日報說,萬邦刁灣和周圍花園住宅區的房屋和店鋪,已有共約3千所。

“單是新村,就有約2千所房屋和店屋,人口約有8千名,高峰時村民一度達到2萬餘人;至於在它周圍的約10個花園住宅區,房屋和店鋪約有1千所,人口4千。”

“新村內的華裔人口超過90%,印裔8%,巫裔2%。花園住宅區的人口分布是華裔50%,巫裔40%,印裔10%。”

實現零非法木屋仍有1%至2%地契待處理

張國強說,經過多年努力,萬邦刁灣已實現了0%非法木屋目標,地契期限99年,目前還有1%至2%房屋的地契問題仍在處理中。

地价可回扣高達80%,一般上介於1至3千令吉,視屋地面積大小而定,一般屋地的面積是45尺乘90尺。

萬邦刁灣有百餘所店屋,但許多都被當住家居住。

至今已有約60%的房屋被重建為磚屋,30%屬於半磚屋,而只剩下10%木屋。

陳觀友:村民只存錢提款生意欠佳‧銀行被迫遷走

《星洲日報》萬邦刁灣代理陳觀友(大叔)指出,萬邦刁灣沒有銀行,村民提款和存錢都必需到金寶,非常不方便。

他說,尤其是村民從外國、外坡,或新加坡等寄錢回鄉,有車也麻煩去提款。

“之前這裡有銀行,後來遷走了,據說原因是村民只是存錢和拿錢,沒有向銀行申請商業和房屋貸款,生意不理想。”

目前有不少年輕村民到美國工作,也有到日本和英國,而最普遍的是在新加坡工作;有些早期出去的村民,已成為永久公民,在外國定居。

林增昌:寧獨居也不願搬離

村民林增昌(73歲)說,他從12歲孩子時代就住在萬邦刁灣,來到今天,已經過61年的歲月了。

他對這新村充滿感情,獨生子在吉隆坡工作,多次叫他到那兒去居住。他曾到吉隆坡短住,但有如坐牢般,十分不慣。

目前只有他一人守著老家――一所已住了超過半世紀的老房子,而不舍得離開;他也習慣了獨居生活。

他的老家是一間“菜園屋”,是擁有60多年歷史的鋅頂板屋,結構完好;它採用“油麻仔”,又名“烏皮仔”的木枋建屋,如今仍然堅固如新。當年採用它,主要是經濟和耐用。
成立背景

早期稱為“貝花村”

初成立時,萬邦刁灣的村名是“kampung Balfour”,所以它早期被稱為“貝花村”。

這譯名取自英殖民地政府的George Balfour(佐治貝花)中校,他於1949年成立這新村。

過後,村民把“貝花村”改為“桂花村”,接著它被稱為萬邦刁灣(kampung Mambang Diawan),意思是“雲中的仙女”新村。

萬邦刁灣距離金寶市鎮的車程,大約是15分鐘。它村前的道路可通往亞亦君令、冷甲、水閘和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