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湯水

活血解痙黨參湯

成因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絡及分布區內發生疼痛,為常見的周圍神經疾病,本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較多。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坐骨神經痛與受寒、潮濕、損傷及感染等有關;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為機械性壓迫或黏連所引起,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脊椎腫瘤等。

調理材料

獨活片四錢、桑寄生五錢、秦艽四錢、防風三錢、細辛錢半、川芎片二錢、當歸片三錢、熟地黃四錢、赤芍藥三錢、桂枝片錢半、茯苓四錢、杜仲三錢、黨參四錢、淮牛膝四錢、桑枝片五錢

做法

  1. 準備瓦煲煎藥。

  2. 藥材料洗淨。

  3. 所有材料加清水六碗,慢火煎剩一碗。

  4. 飯後飲服,每周三次。

功用解說

溫補腎陽、活血解痙、營養神經、強健筋骨

主治

坐骨神經痛、神經性腰痛、下背痛

分量

以上為一位成年人分量,孕婦不宜飲服。

材料功效

黨參、杜仲、當歸、熟地黃、茯苓:補腎益精、健骨壯筋

獨活片、桑寄生、秦艽、防風、赤芍藥、淮牛膝:活血行氣、營養神經、鎮靜止痛

桑枝片、桂枝片、細辛、川芎片:祛濕消炎、止痛

指壓穴位

腎俞、氣海、秩邊、環跳、昆侖、阿是穴、委中、承山、陽陵泉

腎俞穴、氣海穴:調補腎經、溫陽通絡

秩邊穴、環跳穴、昆侖穴、委中穴、承山穴、陽陵泉穴、阿是穴:通經活絡、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John —> chinese mecdical IT DOC …

六味地黃湯加減劑

成因:

孩子頑皮,個性剛強,陰陽五行理論內是中焦脾土枯燥,心火旺盛造成。脾在五行中屬土,脾土的主要功能是運化水穀精氣,把食物的精華輸布到全身各處,猶如大地土壤滋生萬物,若是脾土運化力不足,形成脾土枯燥,心火旺盛。調理方法需要陰陽協調,採用補腎水、潤脾土;施治方案可取東漢時期張仲景《金匱要略》中「六味地黃湯」加減劑。

調理材料:

熟地黃錢半、茯苓三錢、炒澤瀉錢半、牡丹皮一錢、淮山藥二錢、山茱萸一錢、白芍藥二錢、 羚羊角骨一錢、炒麥芽三錢、炒穀芽三錢、紅棗兩粒

做法:

  1. 準備瓦煲煎藥。

  2. 炒麥芽、炒穀芽用煲湯袋包好。

  3. 其餘藥材料洗淨。

  4. 所有材料加清水四碗,慢火煲剩一碗。

  5. 飯後飲服,分兩次,早晚各半碗。

  6. 每天一劑,每星期連飲三天。

功用解說:

滋補腎水,潤調脾土,平心寧神。

主治:

孩子性格頑皮

分量

以上為一位3至8歲兒童飲服,3歲以下分量減半。

材料功效:

熟地黃、炒澤瀉:滋補腎水、克制心火

茯苓、淮山藥、炒麥芽、炒穀芽:潤土健脾、除燥寧心

牡丹皮、白芍藥、羚羊角骨:瀉心火、平肝木

山茱萸、紅棗:健腦寧神、養心益智

蘆根、羅漢果:清熱生津、清泄肺熱

指壓穴位:

腎俞、四神聰、神門、三陰

做法:以上四個穴位,各按五次,每天睡前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

腎俞穴:補腎水、制心火

四神聰穴:鎮靜安神

神門穴:寧心除燥

三陰交穴:健脾益智

成因:
孩子性格內向,不喜與人溝通,這種表現在西方醫學上叫做自閉症,中醫學說為因脾土虛弱而致肝膽驚怯。肝膽運作直接影響到人的腦部功能,肝膽功能是否良好,影響到性格是否開朗,是否喜歡去接觸不同的人和新鮮事物。以中醫陰陽體系來調理,可用東漢時期張仲景《傷寒論》中「苓桂朮甘湯」加減劑。

調理材料:
茯苓二錢、桂枝半錢、白朮二錢、炙甘草半錢、遠志半錢、 天冬錢半、五味子半錢、枸杞子錢半、合歡花半錢、人參花半錢、玫瑰花半錢、素馨花半錢、茉莉花半錢、浮小麥五錢

做法:

  1. 準備瓦煲煎藥。
  2. 合歡花、人參花、玫瑰花、素馨花、茉莉花、浮小麥用煲湯袋包好。
  3. 其餘藥材料洗淨。
  4. 所有材料加清水四碗,慢火煲剩一碗。
  5. 分兩次早晚各半碗,飯後飲服。
  6. 每天飲一劑,每周連飲三天。

功用解說:
振奮腎陽、調理脾土、強壯膽識、敢於溝通

主治:
自閉症、內向性格

分量:
以上適宜三至八歲兒童飲服,三歲以下兒童分量減半。

材料功效:
茯苓、白朮、浮小麥:健脾培土、燥濕利水;
桂枝、遠志:溫陽壯膽、振奮心志;
合歡花、人參花、玫瑰花、素馨花、茉莉花:調節神經、提升意志;
天冬、五味子、枸杞子、炙甘草:寧心益智、促進溝通

指壓穴位
腎俞、啞門、腎俞、風池、足三里、大椎、內關

啞門穴、腎俞穴、內關穴:健腦益智、增強智慧
風池穴、足三里穴、大椎穴: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促進孩子性格開朗

以上六個穴位各按五次,每天起来後做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

桂枝為肉桂及其同屬類緣植物之嫩枝,有溫經通脈,發汗解肌之效。.

成因﹕孩子記憶差,是心腦發育未健全。生理上,腦是維持記憶、思維、智慧的器官,也是維持肢體行動靈活、耳目聰明。腦須心臟供應血液,以提供腦細胞所需營養和氧氣,促進神經系統健全,發揮記憶功能。孩子記憶差,中醫的理論是由心腦衰弱引致,以補腎、益脾、寧心、健腦、增強記憶的方法來調理。方藥可選用東漢時期張仲景《傷寒論》之「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劑。

調理材料﹕桂枝半錢、炙甘草半錢、熟龍骨五錢、生牡蠣五錢、浮小麥五錢、生石決明五錢、人參花半錢、合歡花半錢、玫瑰花半錢、茉莉花半錢、素馨花半錢、茯苓二錢

做法:

  1. 準備瓦煲煎藥。
  2. 生石決明打碎,與生牡蠣用煲湯袋包好。
  3. 其餘藥材料洗淨。
  4. 所有材料加清水三碗,煲剩一碗,分兩次飲用。
  5. 飯後飲服,每周三劑,十二劑為一個療程。

功用解說﹕振奮心陽、益氣寧神、增強記性
主治﹕孩子記性差
分量﹕以上為一位8至12歲兒童飲用,8歲以下兒童分量減半。

材料功效:
桂枝: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
熟龍骨、生牡蠣、浮小麥、生石決明:調和血脈、益氣寧神;
茯苓、炙甘草:健脾和胃、加強吸收功能;
人參花、合歡花、玫瑰花、茉莉花、素馨花:振奮心陽、增強記性

指壓穴位:
四神聰、神門、通里、心俞、三陰交、足三里四神聰穴、通里穴:鎮靜安神
神門穴、心俞穴:寧心安神、集中思維
三陰交穴、足三里穴:健脾益氣、增強記憶
以上六個穴位,各按五次,每天起身後做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