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純正的家鄉話

川力

最近,在報章上閱讀到幾篇有關說家鄉話和說華語的文章,我也有一些感想。

記得在30年前,大馬的華團大力提倡“華人講華語運動”,口號是“多說華語,少說方言”。到了 30年後的今日,大部份年輕的華裔子弟之間的溝通語言是華語。這就證明了華社認同華團的號召,許多青年父母以身作則地不再以家鄉話來跟孩子們溝通,讓年輕的一輩在牙牙學語時就說華語;也可以說華團提倡的“華人講華語運動”,取得預期的成功。

正當大家都熱衷於說華語的當兒,卻發現年輕華裔子弟不會說家鄉話了。這可以說是部份華人文化的失傳,帶給我們些許的惋惜。於是,一些鄉團便舉辦以家鄉話講故事比賽等活動,藉以挽回年輕的華裔子弟講家鄉話的能力以及鼓勵他們多學習和講家鄉話。

但是學語言,不論是華語或方言,都要注意正確語調和發音。

我祖籍嘉應興寧,父母親是道地的客屬嘉應興寧人。

南來並定居在大馬多年以後,他們的鄉音也慢慢地被多元語言社會有所改變。不過,由於男主外女主內的原因,母親多數時間留在家裡,她的鄉音尚保留完整;父親的則變得許多了。我們兄弟姐妹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上學後,由於接觸多種方言,所講的興寧話已走了樣,不標準了。我嫂嫂是客屬河婆人,嫁入我家門後就一直說河婆話。兄嫂之間的溝通是各說各的方言,非常有趣。結果,現在我的侄兒們所說的是“羅惹式 ”客家話,不管語調和發音都走了樣,不是興寧話,更非河婆話。

鄉團推動說家鄉話的舉措,在原意上是好的。但是,別忘了要推動說純正準確的家鄉話,這樣才能顯示出各種方言的韻味和特徵。不然的話,再多幾代以後,留傳下來的鄉音只是馬來西亞羅惹式的方言,那將是一種遺憾!我們也別忘了華語才是各個籍貫通用的溝通語言,也可以是團結華裔的工具。說各種方言,猶如雞同鴨講。華語與方言,正如魚與熊掌,能否兼得?顧此失彼,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