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這把於1965年12月在湖北省荊州江陵縣山楚墓群中出土的古劍,其上刻有八個鳥篆銘文 ,經古文字專家解讀後,證實所寫的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字,所以推斷是臥薪嘗膽故事的主人翁、東周時期光復吳國的君主勾踐之佩劍。

「越王勾踐劍」出土時,藏於一個黑色漆木盒內,且配有劍鞘,當時負責挖掘的考古隊隊長譚維四一看到這柄古劍,立即大吃一驚,不僅因為其製作極為精美,而且竟然沒有生銹,一柄埋藏在地底二千多年的古劍竟然一點銹痕也沒有,其鋒利程度更可輕易割開二十多層紙張。

1977年,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及北京鋼鐵學院曾聯手嘗試解開「越王勾踐劍」的不銹之謎,結果發現劍為合金鑄造,主要為銅、錫,還有少量鋁、鐵、鎳和硫,而劍身各部分的合金成分比例皆有不同,劍身較多銅,令劍不易折斷;劍刃則含較多錫,令劍更為鋒利。至於劍身的花紋,則經過硫化處理,不僅可以防銹,還可保持花紋亮麗,由此可看到鑄劍者的超凡智慧。另外,近年上海寶鋼研究院的專家還發現這柄古劍竟用上現代才成熟的「金屬固體滲透」技術,即是一種類似奈米科技的東西,使少量的錫覆蓋劍身,形成防銹效果。與此同時,還有專家發現「越王勾踐劍」含有一種稀有金屬—鉻,這是一種防銹能力極高的金屬,但提煉方法相當複雜,其熔點更高達攝氏一千九百度左右,古人是怎樣做到現代合金科技的水平?

外星人留下来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