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之變見證經濟成長 林清華收藏古幣憶當年


皇族肖像錢幣──以皇族為肖像的錢幣,比其它錢幣更具“貴氣”。


四方形錢幣──四方形的錢幣,或許象征和諧統一。


百年金幣──逾有100年歷史的金幣,當年只是被用作林清華衣上的紐扣。


20仙錢幣──1954年的20仙錢幣,在大馬未獨立前即已流通於市場。


默迪卡錢幣──國父東姑阿都拉曼高喊“默迪卡”的情景,永久被烙印在錢幣上。


20令吉鈔票──國家銀行明年將重新推出20令吉鈔票,仿如久別重逢。


1令吉鈔票──時光流逝,以往的1令吉與如今的1令吉,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舊紙鈔──經歷數十年的風霜後,舊紙鈔也布滿歲月的痕跡。


十字架5令吉鈔票──印有十字架的5令吉鈔票,相當罕見!


林清華收藏不同年代與國家的錢幣,並從中見證大馬的錢幣之變與通膨變化。

他雖並非富翁,卻有很多“錢財”,這些財物曾流通於市場,如今則“停留”在其手中,成為其“精神財富”。

林清華喜愛收藏古幣與舊鈔,不同年代的錢幣,不同國家的鈔票,仿佛帶領他遊覽歷史,回顧各國的錢幣之變。

在數十年前,吉隆坡許多地區還是一片錫礦,某次其友人在錫礦挖到一個銅幣,遂贈送給他,自此引發他對古幣的興趣。

物價上漲見證通膨變化

錢幣不斷變換,物價也不斷上漲,從收藏品當中,他見證了大馬的通膨變化,也勾起他從事不同行業的回憶。

他回顧說,在40年代面值最小的錢幣為1/4仙,當時1仙可喝一杯茶,從半山芭搭車到隆市為7仙,一般打工仔的月薪只有5令吉。

50年代,他在雜貨店工作,月薪為40令吉,當時一碗麵為3仙,他不但錢財夠用,還可每月去旅行。

60年代,他從事樹膠員工,月薪漲至80令吉,由於當時未娶妻,每月與朋友租巴士去旅行,每人費用少於10令吉。

70年代,他從事餅乾收貨員,每月薪金加津貼合計200令吉,此收入已足夠他養活妻子與4名孩子,且還可購買一間4千令吉的木屋。

從1975年開始,他轉行為德士司機,當時每公升油價為30仙,直至2005年他才退休,並有更多閑情欣賞收藏品。他表示,當年德士司機並無使用計程表,而是與顧客討價還價,若雙方談不妥,顧客可下車,惟以往鮮少顧客投訴德士司機。

他指出,當時消費一直維持在低水平,直至1983年經濟衰退後,自此大馬似乎就開始通膨,導致物價節節上升。

痴情男簡介

姓名:林清華
年齡:72歲
職業:退休人士
痴情對象:古幣與舊鈔
痴情原因:喜愛不同年代與國家的錢幣
痴情程度:收藏古幣與舊鈔逾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