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轉型計劃的反應:不打算轉型了。
●理由:年紀大了,賺到的錢都“帶不走”。
老顧客不見蹤影生意都靠外勞支撐
坐落在怡保鐵船路旁的晉安貿易,陳舊的店面被四周的大廈和新店搶去光芒,讓人很難注意到它的存在。
這家雜貨店和馬來西亞同歲,它於1957獨立年創辦,現在的老闆伍炳麟是第二代,他是於1992年開始,從父親手上接過這盤生意至今。
鐵船路一帶已被發展成為市區,附近已很少住家,所以“晉安”的主要顧客都是外勞;舊時的老顧客,都已不見蹤影了。
收入勉強糊口
為了節省開支,店裡沒有聘請伙計,67歲的店主伍炳麟,凡事都和妻子蔣亞月親力親為,以求取得勉強足以糊口的收入。
由於顧客不多,店裡賣的,多數都是比較不會過期的貨物,如殺蟲劑和洗衣粉,而很少賣吃的;但若顧客有所要求,即使店裡沒有賣,也會儘量找給顧客,保留了老店的人情味。
這樣一家盈利不高的雜貨店,兩老仍然堅持維持下來,除了打發日子,也有他們的考量:店面可留著,日後讓兒女進行他們想要做的生意;若兒女不要,他們就繼續開雜貨店,不用靠子女養活。
靠賣酒“外來收入”
伍炳麟表示,雜貨店行業現今已很難做,人們要買東西,多數都去霸級市場;雖然价錢比雜貨店高一點,但一旦大減价,價錢便宜得連雜貨商也去搶購,然後轉賣出去。
他感慨地說,幸好父親在開店時,也申請了賣酒的執照;如今獲利不多的雜貨店,多是靠這一筆“外來收入”過活。
伍炳麟從小就在店裡長大,所以對店鋪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無奈在4個子女中,沒有一個有意接管這盤生意。
晉安貿易店主伍炳麟與妻子蔣亞月,雖然利潤低薄,但還是堅持守著已守了54年的老雜貨店。
位於怡保鐵船路的晉安貿易,被周圍的高樓和新店掩蓋,讓人難以留意到這家老店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