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礦中的永生"伊朗發現古羅馬時代木乃伊

伊朗發現三世紀鹽人 保存在鹽堆裏永生(圖)

北京時間7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考古學家表示,他們在伊朗的切拉巴德鹽礦發現另一具“天然木乃伊”。到目前為止,在切拉巴德鹽礦發現的“天然木乃伊”數量已有6具。最近在伊朗發現的“天然木乃伊”的歷史有1800年,是因為鹽的防腐性自然形成的,所以也可以將其稱之為“鹽人”。由於連續的大雨衝擊切拉巴德鹽礦,這個“鹽人”終於暴露於人們的視線之下。

尚在開採中的切拉巴德鹽礦位於伊朗西北省份讚詹附近的哈姆澤魯區。科學家們相信,這個“鹽人”應該是古羅馬帝國時代的一名鹽礦工人,是在一次地震中被崩塌的岩石砸中後不幸遇難的。

其他5個“鹽人”也是最近幾年在切拉巴德鹽礦發現的。他們的歷史可追溯到阿契明帝國(西元前539年到西元前333年)時代到薩桑王朝(西元240年到西元640年)時代之間。“鹽人”一直被視為科學界的無價之寶,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高級保存狀態。舉個例子來說,他們的鬍鬚、頭髮和衣服大部分都得以完整保存;其中一些“鹽人”的胃中還殘留著食物。

由於這個最新的發現,人們開始關注伊朗官方將如何挖掘和保護這個“鹽人”。一些伊朗官員表示,之前發現的5個“鹽人”已讓科學界有機會進行大量的研究,所以這個最新發現的“鹽人”仍將留在地下。

伊朗媒體最近引用伊朗考古研究中心負責人穆罕默德-哈桑·法澤利·納什裏的話報道說,他反對將新發現的“鹽人”發掘出來的想法,主要原因在於:伊朗缺少保護“鹽人”的設備和設施。

納什裏在6月接受伊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保護之前發現的5個‘鹽人’過程中,我們仍遇到很多棘手的難題。伊朗在保護古物方面還是一個初學者。如果沒有任何帶有批判性的疑問,最好還是讓這個新發現的‘鹽人’留在地下,這無疑是最現實的保存之道。”

到截稿時間為止,納什裏仍沒有對採訪要求作出回復。但德國波鴻大學托馬斯·斯托爾納教授證實,在最近對第6個“鹽人”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伊朗科學家曾經向波鴻的德國礦業博物館尋求幫助。

同時就職于礦業博物館的斯托爾納曾親到切拉巴德鹽礦,用他的話說,這個“鹽人”的完整性“令人驚訝”。他表示,歐洲和義大利科學家正打算進行一項實地研究,此次研究的對象將包括切拉巴德鹽礦的礦井和古代植物。

斯托爾納教授說,研究人員在處理鹽保護的有機物——例如組織和織物時已有一定的經驗,但絕大多數人均對如何處理整具幹屍知之甚少。“全世界沒有一個人知道如何處理‘鹽人’。我們需要一個完整的新策略來應對這些‘鹽人’。”

在通常情況下,木乃伊都是人為的產物。但諸如極冷、乾燥以及天然產生的化學混合物等環境條件也能夠延緩自然的退化過程。例如,由於秘魯安第斯山脈極冷的環境,印加時代的屍體最終得以保存;而在北歐沼澤發現的年代可追溯到鐵器時代的屍體得以保存則要歸功於水酸度、低溫和缺氧。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近東考古學專家丹尼爾·珀特斯說:“這些‘鹽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伊朗——或者說近東地區很多墓地的墓穴歷史都可追溯到那些年代。”但在這些墓穴中並沒有發現軟組織或者頭髮,更不必說皮衣、手袋、鞋襪、腰帶、繩索、動物角、骨把匕首以及其他鹽保存的有機物了。

珀特斯指出:“如果伊朗政府能夠與專家實驗室合作,開始對‘鹽人’的DNA進行分析,這些‘鹽人’便可以提供大量與波斯帝國到伊斯蘭教產生之間整整1000年的重要數據。”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