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而不膩的熱戀期

比志偉年長一歲,愛蓮儘量表現成熟的性格。他們在開始交往時,就溝通了相處的模式,希望拿捏好彼此的距離。
她曾以「度假村」為比喻:「我們一起到小島旅行五天四夜,在度假村裡的遊樂設施很多、運動項目也不少。請問我們要各自分開玩自己有興趣的項目,約好用餐時間碰面一起吃飯;還是要互相陪伴對方去參與各自想玩的活動,整天都相聚在一起呢?」

付出放手的信任
志偉認真地想了很久才回答說:「我希望互相陪伴對方,整天都相聚在一起。當然啦,儘量玩我們兩個都想玩的項目,豈不是更好!」
其實,沒有哪一種玩法是對的,或哪一種相處模式就必定會帶來幸福。能夠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或喜好,當然有助於雙方的相處;但是,如果彼此的喜好差異很大,無論是採取「陪伴對方」的策略,還是「自由活動」的策略,都可能是幸福的選擇,關鍵在於雙方有沒有溝通清楚,在理解對方的想法之後,願不願意多付出一些。
所謂的「多付出一些」,有不同的詮釋。有時候,付出的是陪伴的時間;有時候,付出的是放手的信任。在對方需要陪伴的時候,毫無條件地陪伴對方;在對方需要自由空間的時候,完全放手,信任對方。問題是:其中有沒有任何一方,會濫用這個自由,辜負對方的信任?
一對遠距離戀愛的情侶,阿山住台中,小美住台北,每周才見一次面。阿山居然說小美太黏了,希望每個月見兩次面就好。半年之後,小美發現阿山對感情不忠,搞劈腿,才會故意用減少見面的次數,給自己更多偷吃的空間,終於傷心地提出分手。

單身不是更自由
不見得每個需要空間的情人,都無法潔身自愛。但我倒是發現:會嫌對方太黏的人,都愛自己多過愛對方。如果,他要求的空間,還算合理,就盡力配合;倘若,他爭取的自由,已經超過常態,我很懷疑這個人會為什麼要談戀愛?單身,一個人,不是更自由嗎?假設你的情人很頻繁地跟你要求空間、爭取自由,我奉勸你早日離開,讓對方恢復單身,還給他百分之百的自由。

在爱别人之前, 先学会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