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收集古物無數 設“博物院”老翁圓夢

色彩鮮艷的峇峇娘惹新房,充滿了喜慶的氣氛。

馬來民族傳統新房,樸實典雅,訪客可以近距離欣賞房中擺設。

難得一見的遮迪新房,讓訪客進一步瞭解其民族的文化和傳統。

1880年的茶壺及小龍缸,隱藏著許許多多歷史光影。

諾丁憑著一顆赤子之心,終於成就一間屬於自己的“博物院”,圓了多年來的夢想。

早期的電話是甚麼模樣的呢?進入這間私人博物院,或許能夠解答你的問題。

私人博物院內除了古物,還保存著一桶收藏近30年的老榖,令人驚喜。

這套保存完整的農耕工具,勾起許多鄉村長著的回憶。

博物院內許多古物至今還能使用,包括這台早期收音機,每天還飄揚著優美樂聲。

這枚1520年的炮彈,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又一段戰亂的歷史。

來自中國的清真瓷器,本地難得一見。

諾丁介紹從海中打撈上來的瓷器,喜悅之情形於色。

人因夢想而偉大,而能夠將夢想實現,並持續維持自己夢想30年者,更是令人深感敬佩!

現年70歲的諾丁,在40歲時毅然決定展開收集古物行動,就憑著那顆赤子之心,年復年日復日地,將別人眼中不值錢的物品,一件件的收購下來,終於成就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博物院”,圓了多年來的夢想。

別人丟棄古物當寶

諾丁表示,以前在從事收購舊物買賣時,接觸過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物品,看著這些物品在交易中慢慢的不知去向,心裡總是百感交集。

“別人將古物丟棄,覺得很可惜,便以低價將之買下,有些現在已經成了無價之寶了。”

諾丁的博物館共有1600件收藏品,以馬六甲各民族古物為主,各種族和諧及交融氣氛濃濃圍繞其中。

每件飾品散發歷史原味

最具特色的是,以峇峇娘惹(Baba Nyonya)、遮迪(Chitty)及馬來民族傳統新房為主題的設計,房中每一件飾品都散發著歷史原味。

此外,訪客還可以在院中觀賞到舊時的陶瓷品、銅器、家具、燈飾、電話、農耕工具,以及各種日常用具。

這間位於巴當特姆(Padang Temu)路邊的私人博物院,隱藏著許許多多歷史光影,一旦遇上知音者,必能綻放讓人欣喜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