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識別去泥味更肥美 非洲魚變挪威翡翠魚

提起“非洲魚”,人們總是把它跟骯髒、泥臭扯上邊;一些到公園的垂釣者,發現勾起的竟是巴掌大小的非洲魚,莫不當場棄置,嗤之以鼻。

本地人百般嫌棄,非洲魚卻在1998年遇上伯樂──1位以尖端科技打造養殖漁業的企業大股東,且是來自世界漁業強國挪威!

在DNA識別技術的護駕下,非洲魚從此身價非凡,改名為“挪威翡翠魚”,挾著跨國經營的勢頭,在本地霹靂州的天猛莪湖作養殖基地,去除昔日一身泥味,以肥美豐厚又紮實的肉質,成功征服本地餐飲業及歐美魚柳市場。

非洲魚(Tilapia),又稱吳郭魚,羅非魚。你暗忖:非洲魚?不就是專吃排洩物、餿水、工廠廢料,甚至是動物屍體的魚種嗎?

向來,非洲魚絕非上選食材,甚少在晚宴餐桌出現;即使偶爾吃到,它要么以熱油炸透,要么鋪上大量薑茸辣椒,以掩蓋濃濃的泥臭味。

追究起來,問題出在飼養的環境及方法。1998年,挪威一家專攻水產及海洋品種改良技術的公司GenoMar ASA,甫成立兩年,就決定大量培殖生產非洲魚。

可用蔬菜養殖

該公司總執行長莫騰荷南(Morten Hoyum)指出,無論從宏觀的環保、或從微觀的本地社會來看,非洲魚都具有“持續性”的發展潛能,當年該公司一位大股東早就看出這一點。

“非洲魚不像其他肉食魚類,也不是捕食者,而是唯一可以用蔬菜養殖的魚類。”

正因這樣,莫騰荷南進一步分析,非洲魚對環境保護,充分發揮持續性價值;反觀三文魚養殖,每養殖1公斤三文魚,就得餵以3、4公斤野生海魚,不利于生態的延續。

莫騰荷南于今年正月中,在距離霹州宜力45公里的萬汀島(Pulau Banding),接受本地傳媒採訪時這樣指出。

這家挪威公司從2008年起與大馬商人合資,在該島外的天猛莪湖(Tasik Temengor),開闢優質非洲魚──挪威翡翠魚養殖場,霹州政府允許他們闢建10個魚場,一旦充分運作,預計每年可生產2萬至2萬5000公噸魚穫。

天猛莪湖是全國第二大人造湖,由于湖身遼闊,湖水清澈,目前投入運作的2個魚場,平均每天產量達13公噸,去年底開始分銷本地酒樓餐館,晉升為中高檔佳餚,無論清蒸、醬蒸或甜酸烹煮,味道一樣鮮美。

DNA識別技術
挑出最優質種魚

非洲魚變身為“挪威翡翠魚”的秘密何在?

這是否涉及備受爭議的基因轉移、基因改造生物體(GMO),借用科技改良作物的賣相?

對此,莫騰荷南斬釘截鐵地否認:“我們沒有在魚身加入任何東西,我們採用的是DNA識別技術。”

他指出,科研人員只是從非洲魚身上,採集一些樣本作分析,再以DNA識別技術,溯本追源,追蹤出最優良的“種魚”(parent fish),或在實驗室挑出具備各種特優種性,例如生長最快、消化系統最好、抗病能力最高、肉質最好的魚種,作選擇育種的優生繁殖。

“基因科技能快速辨識出單一的魚,從而避免近親交配。”

莫騰說,魚隻是天然交配,完全不受外來干預。DNA識別技術只是使用微型衛星,查出魚隻的系譜,再從每個“魚家族”中挑出最優良遺傳基因,提供跨家族繁殖的環境,精益求精,培育出條件優良的魚隻。

“這是遺傳學上的自然進化,就像60年前小雞需要120天才能養成一公斤,現在只需35天就可以了。”

這稱為Genopass(從前叫做Watermark)的技術,每8至10個月就可完成一代種魚升級替換,也能追蹤到每片魚柳的來源,防止其他偽造商品,混入該公司生產鏈之中。

晉升中高檔佳餚
餐館每公斤賣50令吉

非洲魚借助先進養殖科技晉升為好魚,改名挪威翡翠魚登上大雅之堂,在餐館每公斤叫價40至50令吉不等,在超市零售價則是每公斤18至19令吉。

這魚種,是如何擺脫泥臭味?

除了仰賴優質魚苗、高質有機魚糧、優質的湖泊以外,高科技設備和嚴密的品質監管,更是重大的成就因素。

養殖場聘有環境工程師監管,除了監督上下游水質,每天檢查水溫兩次之外,還時刻確保魚隻排洩物不飄流籠外,又定時將沉澱的糞便及飼料殘余,收集上岸供原住民做肥料。

不僅如此,養殖場嚴禁員工攜帶飯盒等足以形成垃圾的用具到此,衛生及環境保護監管嚴格,一方面確保魚穫品質,另一方面避免大自然受污染。

實地觀察所見,每個籠中飼養著約5萬尾大小不一的挪威翡翠魚,每遇魚糧撒落,就活蹦亂跳竄出水面,激起湖水亂濺,實教人難以將它的前身非洲魚聯想一起。

天猛莪湖條件佳
養出優質翡翠魚

我國擁有得天獨厚的養殖漁業地理環境,在上霹靂縣柏隆山谷(Lembah Belum),由于早期興建水壩攔截水量,形成面積廣達1萬5000公頃的巨大湖泊──天猛莪湖(Tasik Temengor)。

由于湖水深達80公尺、水源純淨、活水流通、氣溫得宜,這裡是個絕佳的淡水魚養殖環境。

2007年,挪威Genomar ASA的科研人員發現這裡,便與本地企業合資成立一家子公司Trapia Malaysia,並征得州政府同意,在湖中一隅發展環保農場,養殖挪威翡翠魚。

從天猛莪湖據點萬汀島(Pulau Banding)乘坐快艇,約莫15分鐘行程,便可到看到整齊排列的養殖魚籠,每個養殖場共編排20個魚籠,籠身呈圓型,直徑為20公尺,籠深6公尺,不同的養殖場之間,又隔出至少1公里的間隙。

魚苗養至3個月大、達30至40克重,就移殖至此再飼養5個月,大概有1公斤重即可收成。為了保持新鮮度,業者在半夜以活魚收成方式,以喉管將魚吸出小籠,再拖曳9小時到湖岸,才改以陸路運輸,把活魚運往目的地。
1.jpg
2.jpg

应该就是这个鬼佬,每天在宜力逛街,还天天跟一个鱼贩喝凉茶。

他们的鱼不但没有臭味,而且很大一条!

听说他们卖出去,一公斤大约RM30++,主要市场…忘记了。

我也期待去他的养殖场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