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ward]初果成就"来世脱离三恶道"

初果成就"来世脱离三恶道"

人间虽然远较天上多诸痛苦,却充满了"修习"和"觉醒"的机缘。因此人间比天界更适合修行,成果神速。

根据上座部的传说,佛法将会住世5000年,也就是在公元4500年左右,人间见闻佛法的因缘就会消失了。那么,假使现在有一个人间的初果圣弟子,生往天寿最短(人间万年以上)的地居天,那么当他下次再返生人间的时候,要从何处见闻、修习佛法呢?或许只能以少事少务的隐士生涯度其人生,等到返生天上时再继续进修吧!这是一个耐人思考的问题。

在公元435年间,求那跋陀罗译师就已经译出"杂阿含经"了。自"杂阿含经"译出,从未受到中国人应有的尊重,反而把它贬为小乘经典。间有少数人注意到了"杂阿含经",也不太可能凭它证得"初果"。因为"杂阿含经"里的很多事相没有加以详细的解释,令信众都模糊了。

我们很幸运,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里,我们得以分享古今杰出人士的努力成果。现在的"阿含经"已经有完正的经译和注解。

要知道,此生学法若不能证得初果以上的成就,一切都将流於空谈。

须陀洹果或初果重点在於"戒"。有心证得初果的朋友,对於佛法僧三宝具备了不动摇的纯净信念之後,应该要全心全力,脚踏实地地致力於五戒的实践,并设法把戒律落实於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乃至成为坚定的习性。这才能进一步地以"圣戒"成就"初果"。

如果不按次数,一下子森林,一下子时髦、一下子修禅定,完全无视於五戒基础的重要性,到头来"一果无成"。随"初果之道"继续向前进的人,将会到达渡口,进入法流(八圣道),成为初果圣弟子(须陀洹)。所以,"初果之道"乃是 接"世间道"与"八圣道"之间的"入流道(预流道)"。

证得初果以後"彼多闻圣弟子,解脱地狱、畜生、饿鬼恶趣之苦,彼人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向正觉,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杂阿含843、844、845、854)这"七有天人往生"的意思就是说,天上人间往返七次转生。根据巴利长部经第18经 ’Janavasabha sutta’ 的记载,就是一共还要历经14次天神和人类的生命周期。不过,也有些长老认为是人间或天上共计七次生命周期或七次轮回。

初果四要素
对於佛陀,圣弟子具有不动摇的信念,如是:"世尊乃是阿罗汉—应当供养的圣者,真正完美的自觉者,智慧和德行兼备的成就者,善灭贪 痴者,洞悉世间真相者,可调教者的最佳教练,诸天和人类的老师,自觉觉他的佛陀,世间至尊的圣者。"

对於法,他具有如是不动摇的信念:"法由世尊善巧地解说,此时此地即可亲见,当下远离种种炽热的燃烧。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请亲自前来观察验证,通达内明之道,智者当会自行证知。"

对於僧伽,他具有不动摇的信念,如是:"世尊的声闻僧伽循著善良、正直、真实、完善的方法修习。向须陀洹道,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道,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道,得阿那含果;向阿罗汉道,得阿罗汉果。如是四双八士(善知识)才是世尊的声闻僧伽,应该布施、礼遇、供养、尊重,这是世间无上的福田。"

他对於圣者所珍惜的戒律,不毁坏、不缺断、不玷污、不杂染,进而脱离轮回恶道的恐怖,为智者所赞叹。不执取世间的贪爱,循序导向於禅定。

获得初果的方向
“Bhikkhus, there are these four factors for stream-entry. What four? Association with superior persons, hearing the true Dhamma, careful attention, pract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hamma. These are the four factors for strem-entry.”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种须陀洹道分—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1125,相应部S 55 : 50).

盼望有缘听闻佛法的朋友们,能够深切地思惟初果所产生的幸福与快乐:

  1.  五欲乐、知法更乐。
    
  2.  身体乐、心意喜乐。
    
  3.  自己乐、眷属随乐。
    
  4.  人间乐、天上亦乐。
    
  5.  今生乐、来生必乐。
    
  6.  入世乐,出世安乐。
    

这初果俱乐的特性是很殊胜的,实非一般世俗的欲乐所能比拟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傲慢心作祟,看不起初果,以为不过是老生常谈,没什么了不起,因而轻忽了每一个修习的细节,平白丧失了眼前即可得到的幸福与快乐。

改编(摘要版):慈祥 16/07/2006
编译(完正版):希尔伯列克 22/12/2001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