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艺术】音乐

朝鲜时代,音乐是祭祀和庆典中的重要部分。朝鲜王国初期便设立了2个专门机构负责有关音乐方面的事务和整理音乐文献。

1493年出版了一部名为《乐学轨范》的乐典。这部乐典将宫廷乐分为3类:仪式音乐、中国乐和韩国本地歌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世宗大王在位之时,器乐记谱法得到了新的发展。除宫廷音乐外,世俗音乐,诸如唐乐、乡乐等继续流行。

西方音乐最早是于1893年通过基督教的赞美诗传入韩国的。从1904年起,学校开始教授西方音乐。一种被称为“唱歌”的按照西方曲调咏唱的新型歌曲在全国流行。

由于韩国被迫向西方开放并长期受到日本的殖民主义统治,韩民族经历了激烈的变迁。韩国人民咏唱“唱歌”鼓舞了爱国热情、独立精神和促进了新的文化和教育。1919年,洪兰坡创作了歌曲《凤仙花》。

1945年光复后,韩国建立了第一个西方风格的管弦乐团——韩国交响乐团。今天,首尔和各道有近50个完整的交响乐团。

目前在国内外表演的音乐家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在音乐会上和在世界著名的音乐竞赛中获得了听众高度的赞扬。著名的演奏家中包括郑氏三姊弟:指挥家和钢琴家郑明勋、大提琴家郑明和,以及小提琴家郑京和。

在国际音乐界声名卓著的歌唱家有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申英玉和洪慧卿。她们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其它著名的舞台上扮演过歌剧中的主角。此外,她们还为世界有名的音乐企业灌制了唱片。

1997年8月,一部描写韩国君主制度末年和明成皇后的音乐剧《末代皇后》在纽约上演,受到了美国新闻界广泛的好评。这是一部叙事诗式的音乐剧,它被认为给美国人,特别是美籍韩国人,提供了一个了解韩国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机会。

为了保存和发展韩国传统音乐和表演艺术,韩国于1951年建立了国立韩国传统表演艺术中心。1993年,韩国政府设立了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提供世界一流艺术教育和培养专业艺术人才。艺术大学的音乐、舞蹈学院坐落在首尔瑞草洞,其他学院则在石串洞。

传统音乐
韩国音乐文化丰富多采,韩国音乐尽管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还是很富于特色的。日本音乐也是如此,尽管受到韩国影响。现在从一件事中可以见到显示这些影响的证据,这件事就是在韩国有叫做“唐乐”的韩国化的中国音乐,在日本有叫做“高丽乐”的日本化的韩国音乐。“唐乐”这个韩文名称的字面意思是中国唐朝的音乐。同样,“高丽乐”这个日文名称的字面意思是韩国高丽王朝的音乐。

韩国传统音乐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正乐”,一类叫“俗乐”,前者是统治阶级的音乐,后者是平民的音乐。这两大类又可以分成许多小类,从而构成整个韩国音乐。例如“正乐”有两种不同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的意思。从广义上说,这个名称是指被认为在儒家哲学方面对韩国统治阶级“合适”的优美音乐风格,在这一广泛含意之内,这个名称也是指宫廷以外社会地位高的人的合奏音乐。在这方面,三个重要名称是“雅乐”、“唐乐”和“乡乐”。“正乐”和“雅乐”在广义上可以换用,指统治阶级的音乐,包括“唐乐”、“乡乐”和儒教礼乐。从狭义上说,“雅乐”指寺庙仪式音乐,这种音乐目前只留下一个例子,这就“文庙乐”。“文庙乐”是在文庙一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神殿一演奏的音乐。唐乐是指中国唐宋两朝的世俗音乐,这种音乐在引进韩国以后变成了宫廷音乐。乡乐只是指韩国本地音乐,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寿齐天”,这是一部器乐作品,常常听到有人说它至少有1,300年历史。这比第一次编格列高利圣咏的时间还要早。

宫廷音乐是正乐的一部分,包括三种:仪式音乐、宴会音乐和军乐。仪式音乐包括儒乐和王室神殿音乐,而宴会音乐当时是气派大的宴会上的音乐。“寿齐天”是最有名的宴会音乐作品之一。

上层阶级的音乐是一种叫做“风流”的合奏音乐(属于最复杂的韩国抒情歌曲一类)、“歌曲”和韩国本地流行歌曲“时调”。“风流”是一个已不通用的古词,这个词以前的意思是一般音乐,现在的字面意思是一个身心悠闲自在的人摆脱日常事务,而有一种适于欣赏诗歌、音乐和同女友交往的和谐心情。然而在联系到韩国古典音乐用这个字眼的时候,它是指一种供贵族享受的合奏音乐。这种音乐中有一类叫做“线风流”,主要是弦乐器。第二类叫做“竹风流”,主要是管乐器。第三类是头两类的结合。“歌曲”用一种16拍专长短(节奏),或者用一种略加改变的10拍长短(节奏)。任何“歌曲”的选择都是基于“羽调”或者“界面调”调式,有时候基于两者。用来伴奏的乐器是玄鹤琴、伽耶琴、洋琴、奚琴、笛子和杖鼓。

普通人的音乐“俗乐”包括萨满教音乐、佛教音乐、民歌、叫做“农乐”的农民音乐、一种叫做“板声”的剧歌和一种叫做“散调”的器乐独奏。在萨满教音乐中,叫做巫婆的受神灵启示的女萨满教士起很重要的作用。巫婆扮演的角色是充当现实世界和超自然世界之间的媒介。唱歌、跳舞和奏乐器总是少不了的。最重要的佛教音乐之一叫做“梵呗”,这是一种对佛的赞歌,今天只有少数教士演唱这种赞歌。为了提倡这种音乐,政府把“梵呗”定为国家文化瑰宝,并且正在采取措施来鼓励更多的人献身于这种艺术。

由于韩国历来是农业国,农民的生活一向对韩国的音乐史产生重大影响。农民音乐的最令人感兴趣的特点是它的叫做“十二彩”的12种不同的节奏型式,带头的是一面叫做“小金”的小锣。“俗乐”中比较富于吸引力的形式之一是“散调”,这是一种原来用各种乐器即席演奏的器乐独奏,这些乐器有伽耶琴、玄鹤琴、大令、奚琴、短箫和笛子。“板声”是韩国的另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瑰宝,可以定义为剧歌,这是本地的一种歌剧式的音乐。在这种“板声”中,“旁白”是对歌曲中间的戏剧内容的口头说明。“身手动作”是戏剧的具体动作。

西方古典音乐
关于西方音乐被介绍到韩国来的时间,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流行最广的说法是:西方音乐是通过外国传教士教的赞美诗引进来的。根据这种看法,可以认为1885年着着美国传教士霍勒斯·G·安德伍德和亨利·G·阿彭译勒到达济物浦港(即今仁川)的年头–是西方音乐开始传入韩国的时间。

从那个时候起,西方的音乐开始渗入韩国的音乐文化。西方的音乐有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因而在本世纪初光景,亲西方的音乐观点和亲韩国的音乐观点开始发生冲突。许多人问为什么韩国人要迷恋西方音乐。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质的方面没有很大发展,但是音乐界的一些先驱的确为未来的发展播下了种子。

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5年解放韩国传统民歌构成音乐的主流,但是像洪兰坡在1919年创作的《凤仙花》那样的西方式的歌曲流行得越来越广。那个时期的一些最受欢迎的作曲家是:蔡东鲜、玄济明、李兴烈、金世炯、金东振、赵斗男和金圣泰。他们创作的歌曲中有许多仍然很流行。

1948年,郑会甲在庆祝首尔国立大学音乐学院第一班毕业典礼的音乐会上献出了他自己的一部题为第一号弦乐四重奏的作品。两年以后,玄济明创作的一部叫做“春香传”的歌剧开始演出,并受到热烈的欢迎。这部歌剧是以一个同名的传统爱情造音乐作品产生了希望,但是韩国战争(1950-1953)带来了严酷的变化,使这种趋势停了下来。

1955年,当国家开始从战争造成的破坏中恢复过来的时候,韩国音乐界接触到现代音乐创作技巧。大约在那个时候,作曲家罗运荣开始向公众献出一种以12音符制为基础的作品,其他音乐家也很快开始加入世界音乐的主流。1958年,首尔国立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成员建立了一个作曲家俱乐部,这个俱乐部起了重要作用。

像在西德定居的尹伊桑和为韩国国歌谱曲的已故的安益泰由于在作曲方面的卓越的音乐才能而蜚声世界。

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在20世纪70年代转向室内乐,他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西方同代人的技巧。这个时候的重要音乐家包括郑会甲、李诚载、姜硕熙、白炳东、金荣镇、朴在烈、罗仁龙、和李荣子。以姜硕熙为中心的一批年轻的作曲家曾经在世界现代音乐协会主办的竞赛中获奖,显示了韩国在作曲方面达到的水平。

韩国的第一个交响乐团是在1945年9月成立的,它的名称是韩国交响乐团。首尔交响乐团是在1957年成立的,韩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是在1956年成立的。最近一些年在外地城市中交响乐团也有了迅速的发展。釜山、大印、仁川、光州和水原的交响乐团经常举行音乐会。韩国交响乐团(一个私人经营的乐团)在1985年举行首场音乐会。

然而由于交响乐团、合奏团和其他乐团的数目众多,在音乐会上演出的音乐质量不高。一部分原因是韩国战争使器乐家的成长中断。另一个原因是自从60年代中期以来才有学成回国的音乐家举行高质量的演出。

这里第一次演出的歌剧是1948年1月演出的威尔地的《茶花女》。40年来,许多歌剧团成立以后又解散。国立歌剧团、金慈景歌剧团和金凤壬领导的首尔歌剧团最为活跃。国立歌剧团在1965年开始建立时演出了普契尼的《波希米亚人》。金慈景歌剧团在1968年成立时演出了《茶花女》。

还演出了韩国的一些歌剧,其中包括玄济明的《春香传》、张一男的《好童王子》、金东振的《沈清传》、洪燕泽的《论介》和朴在烈的《草坟》。国内还上演了许多外国歌剧,其中包括《茶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阿伊达》、《曼侬》和《费加罗的婚礼》。

长期以来,教堂圣乐团的演唱一直是韩国的主要合唱活动。第一个专业合唱团是在1973年成立的,这就是国立合唱团。罗龙洙(韩国最有名的合唱队指挥之一)在把合唱音乐提高为艺术方面作出了贡献。首尔市立合唱团是在1978年成立的。大宇合唱团(一个私人经营的合唱团)则是在1983年成立的。

越来越多的韩国音乐家在国外音乐会上和其他场合进行演出。许多人得到外国评论家和听众最高的评价。一些人在国际比赛中得到最高奖,一些人担任象乐队指挥这样的受尊敬的职务和音乐方面的其他职务。

在这些人中有郑京和(世界上最优秀的小提琴手之一)、小提琴手姜东锡(伊丽莎白竞赛得奖者)和小提琴手金永旭(以纽约为活动基地)。在国外演奏的钢琴家包括在美国定居的韩东一、在巴黎定居的白建宇以及徐惠京和徐柱辉。男中音歌唱家崔铉洙在1990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九届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声乐组得到最高奖。他还得到柴可夫斯基奖,这是发给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最优秀的表演者的奖。在国外工作的指挥家包括被任命为法国国家巴士底歌剧团音乐指挥和主要指挥的郑明勋。

艺苑和首尔艺术高等中学是两所为有才能的青年进行艺术培训的有地位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许多毕业生到蜚声国际的音乐学院学习,包括到很有名气的朱利亚德音乐学院学习。这些学校的学生可望对韩国音乐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乐器
韩国有大量的乐器,现在一共有60种不同的乐器保存在国立国乐院。其中十五种已经不再使用,这或者是因为音乐的风尚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同宫廷有关的仪式不复存在。其余45种乐器现在都在演奏,虽然演奏的频繁程度不同。

以下是14种弦乐器、17种气呜乐器、13种体呜乐器和16种膜乐器中用得最多的乐器的简单介绍。

玄鹤琴
玄鹤琴同欧洲齐特琴相似,有六根用丝捻成的弦。第二、三、四根弦绷在16个固定的音品子上,用圆形琴轴定音,其他弦则绷在活动琴马上,并通过向左边式右边移动琴马定音。握在右手食指和中指之间的竹棍拨动琴弦,左手则按着琴弦,以产生微音。

伽耶琴
伽耶琴与中国琴和日本琴同属一类,是又一种韩国齐特琴。伽耶琴有12根丝弦由12个活动琴马支撑着。右食的姆指、食指和中指拨动琴弦,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则被活动琴马左边的弦。音质清细。有一种又小又狭的伽 琴叫做“散调伽耶琴”,是仿照原来的伽耶琴(叫做“法琴”)制造的,这种琴用以迅速弹拨演奏民乐和散调音乐。

牙筝
牙筝是一种用琴弓的七弦齐特琴。琴弓用连翘木制成,弓弦上面擦松香,拉弓的时候发出的琴声洪亮而圆润。这种乐器主要用于宫廷管弦乐队,以加强低音乐器的气势。

奚琴
这种二弦琴没有指板,演奏者把琴放在左膝上,用琴弓垂直地演奏。音色带有鼻音,声音非常尖。这种乐器一向见于韩国宫廷和民间音乐演奏中。

大令
大令是韩国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横笛。这种横笛有一个吹孔、一个贴有一层薄膜的孔、六个指孔和下端的五个非指孔,一共有13个孔。薄膜的震动使这种乐器有一种优美的、富于表现力的音色。在韩国的任何音乐演奏会上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乐器。

唐笛
唐笛是最小的横笛,同西方的短笛相似。音色纯净,在高音区尤其如此。这种乐器只同大令一道演奏。

笛子
笛子是一种园柱形双簧管,有一个又长又阔的双簧片和八个指孔,其中包括后姆指孔。这是重要的乐器。这种乐器一向演奏韩国宫廷音乐或民乐合奏中的主要旋律。这种乐器的声音响亮,在音色和音质方面富于特色。

太平箫
太平箫是一种园锥形木制双簧管,有八个指孔、一个金属吹口和一个杯形金属钟。这种乐器发出响亮而尖厉的声音,被用于农民的乐队音乐、传统的军乐队音乐和一些民乐。

螺角
这种海螺壳小号只发出一种深沉的声音,这种乐器完全是为了在列队进军乐中同一种叫做“喇叭”的长小号交替使用。

喇叭
喇叭是韩国唯一的金属小号。这种乐器没有指孔,只是用来发出一种持续的声音。现在这种乐器完全用于列队行进的军乐,同海螺壳小号交替使用,发出只有一个音的嗡嗡声。

短箫
短箫是一种有凹口的竹制直握小箫,有五个指孔,一个指孔在后面。音色极其纯细,因此这种乐器成了人们非常喜爱的独奏乐器。


拍是一种钟锤形乐器,象一把折叠的扇子。这种乐器由六块木板组成,上端由一根鹿皮细绳松散地系在一起。这些木板在未系住的一端较粗。每当音乐开始的时候拍就拍击一次;每当音乐结束的时候,拍就迅速拍击三次。宫廷和仪式管弦乐队使用这种乐器。

编钟
编钟是悬挂在一个装饰得很精致的框架上的一套16个能奏出半音的黄铜钟编击乐器。钟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但是钟壁的厚度不同,因而每个钟有不同的音高。演奏者坐在乐器后面地上,用小音槌敲钟。

编磬
编磬是一套16块“L”形的玉石板。同铜钟编击乐器对应的这种乐器自从12世纪以来在宫廷仪式中一直起一种必不可少的作用。玉石板的大小和形状也完全一样,但是厚度不同,因而每块石板的音高不同。最厚的石板发出的声音的音高最高,最薄的石板发出的声音的音高最低。

小金
小金是最小的锣,用木槌敲的这种乐器发出一种促人注意的尖声。农民乐队音乐(农乐)和萨满教音乐用这种乐器。在农民乐队音乐中,领队敲这种乐器,为其他乐师定出节奏。

杖鼓
杖鼓即滴漏鼓,是韩国的几乎所有形式的音乐中最常用的伴奏乐器。左边的厚皮用手掌敲,发出柔和、低沉的声音;右边的薄皮则用竹棒敲,发出响而脆的声音。为了增高或降低右边的音高,可以绷紧或放松鼓面,办法是把围绕着“V”形系带的中间皮带向右边或左边移动。

座鼓
座鼓是一种悬挂在框架上的中型圆筒鼓。这种乐器的声音加强了滴漏鼓的声音。这种乐器主要用于宫廷音乐中,为管乐队或者整个管弦乐队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