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上海初一吃湯圓 年糕寓意年年高

三江人是指江蘇、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人,其中籍貫很多,在此我們看看與三江關係密切的上海人是如何過年的。每到新年,上海人一到親友家拜年,一定會問“有沒有年糕?”、有沒有“吉祥如意湯?”。
過年會放鞭炮,接送灶神,接財神,初一會吃湯圓,湯圓的味道很多,有尖頭的是咸味豬肉湯圓,圓柱長形的紅豆湯圓,圓圓渾渾的便是紅棗湯圓。舊時,兒孫給長輩敬茶要跪著的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年俗還跟著做著,但有一些早已疏遠了,讓我們回頭看一看,追憶老上海人那一段段瑞色滿堂的年俗,到底是怎樣的:

⊙開門炮
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放“開門炮”,送舊迎新,俗稱“接年”。燃放“開門炮”的慣例是先放一小串鞭炮,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三發,聲音越宏亮越吉祥,意謂可解除一年的晦氣。有些地方在放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鞭炮燃放後一色通紅,紙花滿地,喜氣洋洋。

⊙年貨
一到過年,上海人喜歡討口彩,瓜子、花生、糖果等是家中必備的年貨,取糕點的諧音可以解釋為“高高興興”,“步步高升”。舊時每戶過年時還必然磨粉,包湯圓,所以一到年時,上海的水磨糯米粉總是最搶手商品。買春聯時店家多選“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臘月廿四送“灶神”
廿三之夜,家家戶戶要“送灶神”,為了避免灶神在匯報玉帝這家人的好壞時,言有過失,會供上湯圓,讓他吃了粘上牙齒,說話不清,少說少錯。

⊙初一吃年糕和湯圓
初一早上,上海人會吃年糕“年年高”,或吃湯圓“團團圓圓”,喝的茶裡會加兩隻青橄欖,叫元寶茶。客人來拜年,會招待紅糖雞蛋,表示甜甜蜜蜜。工商社會無法一一當面拜年,講究效率的上海人,會僱人到親朋好友的家中送梅紅名片,代替他本人拜年,謂之“投刺”。除了親朋好友之間拜年外,上海人仍保有團拜。

⊙正月初五接財神
因為商家開業為財,故他們的慶祝最為起勁。商家接財神多供三牲︰生豬頭、鯉魚、雄雞。鯉魚者,諧音“利餘”,特別受到歡迎。接著大放爆竹,聲勢之烈有如初一正日。

⊙十五元宵吃湯圓
元宵之盛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是日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彩。

上海年菜
歷史年味——年糕
這一款年糕,在雪菜、肉絲、筍絲之間混搭香味之間隱藏着一段歷史故事。話說春秋末年,吳王闔閭稱霸後命伍子胥建造都城,伍子胥看出吳王對越國掉以輕心日後必將遭禍,所以在死前留下遺言:如果未來吳國遭到劫難,百姓沒有糧食,可以在城門下掘地得食。果然,臥薪嘗膽的越王滅了吳國,都城百姓斷糧數月,他們只好嘗試伍子胥的遺言,發現原來地下的城磚全是用糯米磨粉做的,終於避免了餓殍千里的慘劇。為紀念伍子胥,每逢新年便用糯米粉加水做成小長方形,上鍋蒸熟而食,稱為年糕。如果年糕要炒得美美,先要用水蓋過年糕,再慢慢翻炒,這樣年糕的形狀就會保持完美無缺。

名堂年味——吉祥如意湯
一到農曆過年,上海人家的團圓桌上必定獻出這一碗湯,在初一時也會拿來招待親友。這湯品加入的料理非常豐盛,名堂也最多的,都要準備數日,才可以做得好,為討口彩,湯品裡的蛋餃叫“金元寶”、黃荳芽叫“如意菜”、粉絲叫“長壽”、肉丸叫“團圓”、菠菜叫“長青健康”、筍絲叫“步步高昇”。如意湯的湯頭由元蹄、雞隻、火腿熬出濃鬱的高湯,這道菜很能顯出上海人的氣派。
其中蛋餃的製作非常巧緻,把豬肉剁碎調味,再把蛋用鹽、胡椒調味打允。以小火熱鍋,用豬皮在鍋上轉一圈抹油,放入一匙蛋汁,捏一小團肉把蛋汁弄薄,並放在其中,用蛋皮包起即可。這些功夫都要眼快手快的熟練,把蛋餃自鍋中取出後,要再蒸上5分鐘左右,因為肉餡還不熟的。


2.jpg
3.jpg

赫赫,好詳細的解釋哦~謝謝分享

哇。。好仔细的介绍。。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