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抹黑手段詆毀對手

黃玉鳳

拜讀了鄭丁賢寫的〈中文報害了你嗎?〉以及曾毓林寫的〈想製造神話,卻變笑話〉,我想以讀者的角度來看中文報。

在商場上、在服務業,“有需求就有供應”,無論是報界的前任從業員或現任從業員,或一些自認瞭解報業前景的人,在談平面媒體時、謾罵中文報或批評中文報的新聞從業員時,首先必須從供應與需求的角度,尤其是讀者的角度來看整個中文報業,才算中肯與公平,畢竟出錢買報紙、從報紙尋覓資訊,以及要靠報紙傳播活動訊息和商訊的需求者是讀者群。

以下是我和朋友群對中文報前景的看法:

1.我們的年齡介於45到85歲,當中大部份需要配帶老花眼鏡,有的還有視覺障礙,需要靠報紙來獲取詳細的地方、國家或外國時事或廣告資訊,因為閱讀報紙是最舒服的方式。雖然我們當中有不少人懂得上網看新聞,熒光幕的面積、刺眼的光線和不方便攜帶,使大家不想親近網絡媒體。對許多45歲左右、懂中文的中生代來說,他們的人生路還有三四十年,換言之,在未來的半個世紀,中文報還是被需要,不會被唾棄。

2.我國的華團組織數目龐大,聘有座辦或執行秘書的會所,一定有訂中文報,有者甚至擁有閱報間,讓會員在一天內閱讀兩、三家報紙。尤其地緣性和學緣性組織,它們屬於傳承華人文化與習俗的團體,中文報屬於華社古老文化的一種,它已形成華團人士不可缺少的傳統讀物。本國中文報都擁有報導詳盡的地方版,它們是華團讀者的最愛,因為會裡若有活動或慶典,中文報的地方版可以協助組織在宣傳、報告、提昇形象、聯絡會員、招徠新會員等方面,做出貢獻。換言之,只要華團有前景,中文報一樣有前景。

3.以我國的政治水平來說,我國的政治人物尚須借助報端,向一般的選民交待他們的服務成績,在大選期間,很多華基政黨候選人的宣傳刊物都附上剪報的影印本,尤其一些宣佈要高調問政的華基政黨,都在善用中文報,尤其是報導詳盡的地方版。在政治宣傳方面,網絡媒體暫無法取代平面媒體。

總之,無論平面媒體或網絡媒體,都是商業產品,都各有市場。兩方可以憑自己的商業觸覺和正確的生意手法來爭取讀者,卻不能以抹黑的手段來詆毀對手,因為商場講求道德和誠信。假如業者想以沒有道德的言談來嘩眾取寵,他們確是走錯了方向,畢竟,大部份的讀者,眼睛是雪亮的。